仍在“出走”的影后,一直在抗争
作者 余雅琴
发表于 2025年1月

《出走的决心》上映前后,演员咏梅忙碌起来,接连几天都排满了工作,只能在间隙接受采访。但这种状态在她这里或许并不常见,曾经有位合作伙伴说:“她就算不停止工作的时候,也不怎么工作。”

在咏梅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角色不多,但有不少却让人难忘。她不是很在乎自己是不是女一号,但很看重剧本和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出走的决心》和咏梅此前的作品很不一样,这是一部“大女主”的电影,以视频博主“50岁阿姨自驾游”苏敏为原型,讲述了女主人公李红在50岁的年纪,如何离开禁锢自己的家庭,勇敢上路的故事。

“我在等待一个有力量的角色。”咏梅说。因此,当她看到媒体对苏敏的报道之后,很自然地就被打动了。她告诉记者:“我和导演、编剧几乎是同时看到苏敏的故事,都觉得可以拍成一部作品,它绝对是为女性发声的。”

2019年,咏梅凭借电影《地久天长》成为历史上第三位华人柏林影后,大众知名度越来越高,她却没有因此加快接戏的频率。那一年,咏梅和出版品牌“理想国”一起发起了与阅读有关的“咏读计划”,以声音的形式和读者见面,定期和读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也是差不多从这个时候,咏梅开始系统地阅读女性主义方面的著作,她发现自己有很多粉丝是年轻的女孩,她希望可以从理论层面给予她们真正的支持。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咏梅自己在接其他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加考量它是否可以表达女性的处境。

咏梅少年时代生活在呼和浩特,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了懵懂的女性意识。“想要出走”成为她心中的小火苗。1992年,咏梅大学毕业,想要南下去深圳工作,这在当时多少有些“离经叛道”的行为,却得到了母亲的支持,让她证明给自己看看。

咏梅的父母很早就离婚了,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年少的咏梅也不理解母亲,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才意识到母亲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和渴望。

《出走的决心》上映后,咏梅和苏敏做了一期节目,咏梅问苏敏,如果将“自己、女儿、母亲和妻子”几个角色做一个排名,她会怎么选。苏敏说:“以前我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但是现在我想把自己排在第一位。”

当苏敏问咏梅如何排序的时候,她说:“我其实特别不喜欢排序,我可以去调和不同的角色的关系,但是我还是会捍卫自我。”

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女演员奖之后,咏梅的工作邀约多了起来,其中少不了拍摄杂志封面,她总是会和摄影组强调:“不要把我的皱纹P(S)掉。”咏梅说:“我现在也在‘出走’,比如对抗所谓的‘容貌焦虑’,和束缚自己的东西抗争是一辈子的事情。”

《出走的决心》前期团队几乎全部是女性,咏梅在其中工作感受到了一种女性彼此的理解和充分的沟通。这部电影由于男主角李红的丈夫是一个过于反面的角色,一开始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来出演,直到姜武接下这份工作,电影才顺利进行。咏梅觉得,在当下讨论男女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搞对立,她希望可以有一个有效的平台,大家可以进行充分的对话和讨论。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