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猫头鹰战争
作者 钱多多
发表于 2025年1月

日前,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下达许可,计划在未来三十年中,诱杀45万只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州的横斑林鸮,将横斑林鸮的数量削减约30%。捕杀将由持证猎人来完成,普通人不能参与。之所以下达这个许可,是因为近年来横斑林鸮泛滥,严重挤压了本地猫头鹰北方斑点鸮的生存空间。这场“猫头鹰之战”并不是现在才打响,两种动物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

森林的变化

1930年9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了美国南部大平原,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及德克萨斯六个州都被波及。沙尘暴来袭时,沙化的土壤经热风扬起犹如一堵黑色的墙,可以连续几天把太阳遮住。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发生在1935年4月14日,风中的黄沙遮天蔽日,市民家中全部都被沙子覆盖。那一天被媒体称为黑色星期天:“这次沙尘暴携带了约3亿吨尘土,横扫中东部,形成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高3.2千米的移动尘土带。持续3天横扫美国三分之二地区的沙尘暴,给大半个美国铺上了一层厚土。”

此后几年,美国发生了大大小小上千次沙尘暴,成为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沙尘暴灾害造成美国许多牲畜和野生动物,甚至人类的死亡,将近40万平方千米的农田被侵袭荒废,农场纷纷破产,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

由于从地图上看,被沙尘覆盖的区域版图就像一只硕大的碗,所以这场灾难被美国人形象地称为“沙尘碗事件”,而这段时间也被称为“肮脏的三十年代”。历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在书中写道:“对美国土地的破坏没有哪一次比这次更大、更持久。这是迄今历时最久、最严重的环境灾难。”

为了治理沙尘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罗斯福下令种植防护林:“我们要把沙尘暴牢牢地挡在美国境外,我们要建成一道树墙,保护美国。”

在小罗斯福的支持下,防护林从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地带一直种到德州,贯穿美国南北,超过两亿棵树。与此同时,小罗斯福还号召改良种植方式,放弃成活率低的小麦,改种玉米,尽可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各方的各种努力下,1939年美国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的干旱天气,开始正常降雨,沙尘暴灾难正式结束。

“沙尘碗事件”结束后,人们种树的热情空前高涨。尤其在植树节当天,人们纷纷休假前去种树。美国政府也害怕再出现此类问题,号召大家多种树,种树成了美国一个全民参与、非常重要的事情。人们大量种树后,森林面积越来越大。渐渐地,美国多处的人工林已经成为“国家级森林”。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实施严格的森林防火措施。但是对于美国的许多森林来说,定期的火灾有助于限制树木的密度,维持森林和草原之间的平衡。虽然火灾发生时会有一些小动物被烧死,但是长期来说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促进作用。

甚至有些物种必须定期经历火灾才能正常生存,比如有些树的种子只会在火烤后发芽。彼时,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并不充分,美国政府的防火措施,导致了林下易燃物质积累,为超大规模火灾埋下隐患,也打乱了原本的生态平衡,导致森林扩张、草原退缩。

在种种因素的叠加下,中西部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新生林地逐渐和东部森林连在一起,许多动物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其中就有横斑林鸮。

横斑林鸮本是北美原产的一种大型猫头鹰,长期生活在东部森林。随着森林的连接,横斑林鸮也逐渐从东部森林往中西部森林入侵。它们一边正常捕猎,一边逐步扩散。

几十年间,横斑林鸮从东部的森林里,一点点向西北前进,到了19世纪60年代中期终于抵达太平洋沿岸的树林,遇到了北方斑点鸮,并开始侵占其领地。

北方斑点鸮是一种生活在北美洲西部中等大小的猫头鹰,一般长度在45厘米左右。横斑林鸮入侵中西部森林后,北方斑点鸮的生活状态受到极大的影响。然而北方斑点鸮曾是中西部森林中最重要的动物之一,是被伐木威胁的旗舰种。它的命运时时刻刻被人们关注着。

旗舰种纷争

北方斑点鸮生活的中西部森林地区因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曾经是美国最茂盛的古老森林。由于当地一直在发展畜牧业,到20世纪80年代,经过150年的高强度砍伐,90%的古老森林已经消失。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上半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