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留学圈中,最受学生关注的,莫过于“保录取”造假调查。
2024年12月中旬,澳门大学发表声明,称因政策调整,2025/2026学年起暂停招生内地非高考学生的本科入学申请,这意味着内地生只能用高考成绩申请澳门大学本科课程,其他海外考试成绩如A-Level、AP、IB等不被接纳。
这纸声明的背后,是2024年以来,香港和澳门接连曝出有学生以假学历申请入读高校,不少学生被退学,还有学生因此在香港入狱。这些案例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学生或家长签约了留学中介机构的“保录取”项目,而“保录取”的秘诀是以“背景提升”之名伪造海外学历,获取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其中,最近一个被舆论关注的,是李柔的案例。两年前,李柔在一家留学中介机构交了70万元,通过“保录取”项目让女儿进了香港大学,但她自称对留学中介机构伪造学历的行为毫不知情。2024年10月,香港大学给已入学一年多的李柔女儿发去邮件,怀疑其入学申请材料有问题。几天后,香港大学再次给李柔女儿发去邮件,表示已收到确凿证据,证明其提交了伪造的申请材料。李柔女儿被退学了。
李柔难以接受这个结果,“花70万上港大 刚上了1年被清退”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这是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链,如今它开始被暴露在阳光下。
港澳启动调查
2022年春节,经亲戚介绍,李柔初次听说“保录取”项目。春节后,李柔参加了南京“索沃留学”中介机构组织的港澳留学推介会。会上,中介机构负责人声称拥有学校的高端合作资源,介绍了许多世界名牌大学的录取案例,并且表示可以保证被港澳知名高校录取。
后来,李柔多次前往该中介办公室了解“保录取”项目。她回忆,中介机构声称有许多高校的内部关系网,掌握内部录取名额,“我孩子当时上高二,成绩本身就很好,上个211大学没有问题,他们说考上那些211学校没有意思,要去就去更好的,我说那就去香港大学”。
李柔与留学中介机构签订了合同,支付了25万元的定金,2022年12月,收到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她又支付了45万元的尾款。
李柔女儿即将入学时,留学中介机构寄来了一份材料,“当时说是孩子的成绩单和证书,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直接给了孩子”。李柔说,自己后来才知道,这是留学中介机构伪造的IB成绩单。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全球学生开设的高中课程,IB成绩可以用于申请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大学。
入学几个月后,2024年1月底,李柔女儿收到香港大学发来的邮件,表示要核查学生的申请材料。在与留学中介机构确认之后,她提交了IB成绩单的复印件。
2024年10月,香港大学再次发来邮件,认为李柔女儿提供的材料有问题,即将举行一次讨论此事的会谈。会谈中,香港大学表示,已经核实过李柔女儿的IB成绩单,考试办公室证实没有这名考生。两天后,李柔女儿收到了香港大学的退学通知。
香港的假学历调查风波是从2023年开始的。一位来自香港八所公立大学之一的招生负责老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23年,香港大学的几位学生因为入学后成绩太差被校方注意,学校深入调查后,发现他们的申请入学成绩涉嫌造假。此后,香港八所公立大学的内地招生负责人和教务长都收到通知,“第一是要求八所大学进行学历核实,第二是要求学校一旦发现学历造假的案例,必须报警,不允许私下处理”。
这之后,最先引起公众关注的是香港大学的主动调查。2024年5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发起全员彻查,要求所有在读的硕士生重新提交本科学历认证、成绩单等材料。6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查出30多名学生提交假学历文件,“随着调查深入,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上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向香港大学发去邮件,询问学历造假学生的最新数据,截至发稿未得到答复。

此外,还有多所香港高校查出有学生以假学历申请入学。香港中文大学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邮件中指出,在近五年的非本地生本科入学申请中,“发现一宗疑似虚假学历个案,已经报警处理”,而在2024年的本科入学申请中,“共堵截了约10宗疑似使用虚假文件的个案”。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则在2024年9月接受采访时指出,学校在2024年7月揭发一宗疑似以假学历报读硕士课程的申请,已经报警处理。
澳门也发现了以假学历申请入学的案例。2024年11月,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表示,澳门科技大学发现24名学生持香港文凭试(HKDSE)的假学历报读和注册入学。两天后,澳门司法警察局公布,涉嫌持假学历的24名内地学生均已入读大学一年级,其中4人已经被捕,他们表示从未参与香港文凭试,是家人通过内地中介伪造成绩和毕业证书,其余20名学生在学校报警前离开澳门。
与此同时,香港和澳门的多所高校对外发表声明,表示没有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代为录取学生,也没有与任何中介机构开展招生合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