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态危机
作者 王干
发表于 2025年1月

我们之前探讨的生态问题,基本上还是围绕一个古老的话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个在中国历史、文化和哲学中被反复论证而最终难以解决的问题。人是顺从自然,还是改造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当然,顺从自然还是占了上风,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在哲学上和文化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甚至在医学上也是将人的疾病归结于对自然的不顺从所致。《黄帝内经》开篇写道:“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认为人活百岁,重要的一条,在于“法于阴阳”,在于“不妄作劳”。而近代以来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在《黄帝内经》看来都属于“妄作劳”范畴,比如铁路、汽车、飞机、空调以及基因技术,因为违背大自然顺时而生的规律,都是对农耕文明的挑战和破坏,高速发展的经济引发了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危机。这些年的生态问题的主体还是人与外在X因素的关系,近几十年来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让AI把所罗门的瓶子打开了,我们发现关于人的生态危机出现了。

人不是与外界的冲突,人开始与“人”冲突了,这不是人内部的自我冲突,而是与另外一个“我”的冲突,另一个主体的冲突。自启蒙主义运动开始,尊崇人是天地万物的长者,人高于世间万物,也是我们一直推崇的人文主义的精华。十九世纪以来,以尼采为代表的哲学家,强调人的绝对意志,放大人的绝对意志。

本文刊登于《天涯》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