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内卷下,你更需要松弛感
作者 苗兆光
发表于 2025年1月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企业要有紧张感。有人问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他说要让企业有紧张感。有紧张感,容易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上活动,创造力更强。今天,我们却要谈松弛感。现在属于内卷时代,内卷时代谈松弛感,是不是有问题?其实我这个提法有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

理解“增长调整期”

对所有企业来讲,目前正在经历一个过程,就是思考2025年的经营策略怎么走。因此,我们就要判断经营的假设是什么,到底以什么样的经营假设来产生策略,从而建立规划基础,这是本质性的问题。

关于目前环境的判断也有很多提法:

第一,消费降级。这是现在说得比较多的。经济开始降速了,消费支出降低了,核心原因是大家理性消费了。不是不花钱,而是理性消费,追求物有所值。

第二,收缩。2024年上半年我看到一个数据:5000多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年报总和加到一起,总销售收入是降低的,而上半年所有上市公司利润与2023年相比是降低的。所以,经济无疑处于收缩期。收缩期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企业不敢投资。投资的资产将处于一个非升值通道。

第三,出海。现在出海比较热,很多人说“不出海,就出局”。很多企业家都到国外去看,也在投资。

第四,AI(人工智能)。AI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又一次“狼来了”?

这些观点具体看都对、都有道理,问题是,怎么干?经济收缩期,作为企业来讲,就应该谨慎投资,如果要做AI,就得大规模投资,否则AI基础设施起不来。所谓基础设施,就是投了短期也没有回头钱,那么到底投还是不投?或者按照什么节奏投?这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挑战。

理解这个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增长调整期。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研究全球企业发展过程时发现一个问题: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增长调整期。在快速奔跑的同时,要停下来几年,做一下调整,然后再往前发展。

所谓调整期,要做内部结构的调整,如果内部结构不调整,是跨越不到下一个阶段的。我们发现宏观经济里面研究这个问题比企业研究得更多,也有很多经济周期的理论。

例如,短周期,基钦周期,又称库存周期,一般3—4年。市场发生变化了,企业库存会有一个周期。农业领域非常有名的是“猪周期”,一有需求,大家都养猪,就会有猪苗,就会有种猪,一旦链条反过来就供过于求了,价格就开始降低。

朱格拉周期,又称设备更新周期,一般10年。投一个设备至少用四五年,使用十几年,这个设备隐含的是10年前的技术,等周期到的时候要更新设备,如果不更新设备,竞争力就干不过人家了,更新设备就会带来周期波动。

库兹涅茨周期,又称房地产或人口周期,一般15—20年。中国人口数据也在波动,波动的时候就引起房地产领域的波动。这是长周期。

康波周期,又称科技周期,一般50—60年。显然这跟科技创新有关。

现在企业都面临着大的周期,都处在底部。无论哪种周期,在底部的时候就叫调整期,一定要在结构上发生改变。从底部往上走的时候,不会按照原有的方式恢复,上升到波峰的经济体不是原来那批。产业结构要调整,企业结构要调整,恢复显著增长的企业用的人也不是原来的人,这就是结构调整期。在调整期里是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这是大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增长,但是不能不调整结构。

极度内卷下,提高企业效能必须发生在战略层面

那么问题来了:宏观在发生变化,各种各样的观点相冲突,面临这样的信息,你怎么去调整?

我认为,无论环境怎么变化,企业在微观层面上解决的、帮助它穿越周期的一定是提升企业的效能。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