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Jellycat,幼态化营销成潮玩新密码
作者 白杨
发表于 2025年1月

近期Jellycat(吉利猫)在国内火爆,这个来自英国的毛绒玩具品牌用成人版过家家的概念,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情绪价值,受到热烈追捧。特别是在上海举办的Jellycat CAFé快闪店活动中,排队抢购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引起了“黄牛”倒卖,惊动警方介入其中加强现场管理。

此外,Jellycat还通过拟人化营销策略,鼓励消费者与毛绒玩具建立情感连接,使毛绒玩具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情绪搭子。这种方法的确奏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用户自发分享与Jellycat玩偶的生活故事、“养娃”经验,成功推动了品牌口碑的传播。

Jellycat热潮下的文化创新

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还是线下门店前排起的长队,都证明Jellycat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玩具品牌,还是消费者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文化符号。据报道,Jellycat销售额迅猛增长,2023年营收18.5亿元,并在“双11”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70%。在中国市场,Jellycat已经超越迪士尼,成为毛绒玩具品类销量第一的品牌。

随着Jellycat的热度不断攀升,众多品牌开始尝试与其合作,或是借势模仿其营销策略,以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沪上阿姨为全新甜品系列造势,推出超萌的周边玩偶,还举办主题活动,在沪上毛绒甜品铺邀请帅气甜品师,用过家家的形式表演食物制作过程,引来不少消费者驻足观看;奈雪的茶则为地暖宝藏茶系列新品设计抱抱元宝毛绒公仔,让消费者一秒get(理解)到其中的Jellycat元素,以此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话题性。

Jellycat的这股风也吹到了其他地方,如西安、甘肃、山西等地将Jellycat的热潮与本地特色文化、产品相结合,纷纷上演过家家仪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在西安肉夹馍的过家家表演中,摊主会用毛绒玩具来代替真实的食材,模仿剁肉、切馍和浇汁的过程。这种表演方式给目标受众带来了乐趣,但路人会感到比较尴尬。

甘肃省博物馆也趁机整活,将天水麻辣烫与Jellycat融合,把蘑菇、西蓝花、海带结等各种蔬菜玩偶放入砂锅里煮。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