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ostco入华、山姆扩张,看会员店在中国的经营逻辑
作者 马欣悦
发表于 2025年1月

前不久,山姆加速在华开店的新闻又一次引发了大众的关注。47家门店,创造了843亿元销售额,平均每家门店17.9亿元。这家聚焦中国中产的会员制零售品牌牢牢锁住中国高端消费者的心,在冰火洗礼的零售行业中逆势上行,并且大踏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一直领跑中国市场的山姆,从刚进入中国时的水土不服,到如今在中国市场狂飙,成为中国高端零售市场的“中坚力量”。除了山姆,国外会员制零售巨头Costco(开市客)也在加快抢占中国市场。

本文我将对中国会员店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会员制业态在中国市场暗流涌动

仓储式会员制零售业态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以Costco、山姆为代表的仓储式零售通过大宗采购、低毛利率的商品定价策略,结合会员付费制度,吸引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关注。

“少SKU(最小存货单位)、高周转”是仓储式会员的核心经营模式。通过削减商品种类和大批量采购,零售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商品,从而确保低价优势。这种策略尤其在中国当前的消费升级趋势下迎合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和高品质商品的需求,同时也极大冲击着传统零售大卖场。

近年来,中国市场消费者见证着中国零售业的大洗牌。

家乐福、大润发、物美等传统卖场先后试水会员制商店,互联网巨头为了抢占中高端消费人群,也推出了“盒马鲜生”新零售业态对标山姆。

京东商城也于2017年推出“七鲜超市”,发力线下高端零售市场,并大力布局前置仓,虽然没有采用会员模式,但也展开了与盒马、山姆的正面竞争。

看到山姆在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后,美国零售巨头Costco也想在中国分一杯羹,并于2019年在中国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但任凭Costco在国外如何强大,相对在中国的山姆,还是逊色不少。

在中国市场,和山姆同样有深厚底蕴的麦德龙却波折重重,2023年中国区收入248.58亿元且同比下滑8.28%,多地门店关门。从B端到C端,从不收会员费到收会员费,愿意为之付费的消费者逐渐减少,这与门店运营和产品吸引力密切相关。

总体而言,高端零售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各品牌商店也在背后暗暗较劲,但要实现像山姆这样的大规模发展,还需要强大的企业本地化经营能力、人才梯队,而这取决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精确把握、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及持续的品牌影响及宣传。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