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作者 周秋利
发表于 2025年1月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自由贸易区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诸多困难和风险。探讨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寻找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对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由贸易区促进了区内商品、服务、投资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使得市场规模显著扩大。然而,关税壁垒的消除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也让我国中小企业面临来自东盟国家的激烈竞争。特别是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其劳动力成本仅为我国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在纺织服装、轻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与我国中小企业形成直接竞争。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品牌建设等途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东盟自由贸易区促进产业分工,为中小企业融入区域价值链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在制造业、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东盟国家在农业、资源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各具特色。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借助自由贸易区平台,加强与东盟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例如,江苏、福建的部分机械制造企业通过与马来西亚、泰国企业的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出适合东盟市场的产品,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还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策略:把握东盟自贸区机遇

加强政府支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本文刊登于《中国商人》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