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语言正在膨胀中……
作者 许诗雨
发表于 2025年1月

在开始唠这期的话题前,让我们先玩个互动小游戏:请通过以下发言猜测发言者各自的身份及身处场景。

A.家人们,这个甜品真的是巨巨巨巨好吃,我直接一整个暴风吸入。

B.我在这个重大项目中负责统筹协调线下会议场域,保障项目信息高效拉通对齐。

C.(他是)在无数比赛中君临最高领奖台的帝国的绝凶虎。

怎么样,很简单吧?A.社交平台上发布美食内容的博主。B.在大厂的打工人。C.日本的体育比赛解说(没错,这是道送分题)。

如果上述三个问题都能轻松秒答,那么恭喜你,不仅已经深谙语言通胀之道,甚至还具备了一秒还原本义的能力,在网络世界里穿行应该游刃有余了。

通货膨胀是个经济学词汇,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需要流通的数量,导致货币贬值。而在我们的日常表达里,这种通胀其实也已很常见。刚刚加上微信的合作方张口就是“亲爱的”—我们熟吗?价格比同类产品贵一倍就可以被标榜为行业中的“爱马仕”—爱马仕这么便宜吗?再比如朋友圈叫私域、细节叫颗粒度……不论是大厂黑话还是网络笑话,都要把一件十分简单的事说成120分夸张才罢休。

其实早在1945年,老一辈社会学家就在《论语言的通货膨胀》一文中研究过这种通胀。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