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作好了决定
何晶晶接了孩子回来,意外看见丈夫已经在厨房。他说菜都已洗净备好,葱姜蒜也已经切成碎末,一会儿煎条鱼。今天回这么早,还这么自觉,寻常日子,也没有谁过生日。问他,他说等会儿再说。
吃完饭,他洗了锅刷了碗,把桌子也擦了。没有再拖延的余地。他支开孩子,说公司要黄了,裁了大半,补偿金相当于没有,毕竟不是正规的企业。之前公司说到手的钱多发一点,保险就上最低档。
“那怎么搞?”何晶晶脱口而出。她原本计划过完年就在附近找份工作。小孩差不多可以脱手了,这个9月就上一年级。一直是自己在带,婆婆有时过来帮衬一下——她手里还有一家小卖部在做,香烟牌照也有,轻车熟路,生意可以维持,不能完全不管。
娃娃的小学离婆婆家很近,何晶晶盘算着到时可以“赖”给他们,至少可以接过去吃个晚饭。
婆婆说没问题。因为她经常说没问题,所以何晶晶没有婆媳问题。婆家结构简单明了,一览无余。虽然丈夫自个儿挣得不算多,但重担爹妈扛了。从房子到车子,该有的都有。只有一个嫁在隔壁市的小姑子,条件挺不错,大家都夸她能力强——能力强的人大概率也不会惦记家里的这点资产分配。说起来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手心里的肉还是嫩一点,丈夫得到的好处明显更多。
何晶晶的公婆两人手脚勤快,脑子也比较好使,早年间攒下了一点家业。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两老住的这一套房楼上是卧房,楼下是门面房,除此之外,手里还有两个收租的门面,小地方收得不多,比不了大城市,但养老肯定没问题。尽管如此,真要是走不动道了,还得傍着儿子一家,只能由他来送终。这是婆婆的想法。
7年前,何晶晶家收到的彩礼是八十八万。这在她的家乡是一般的水平,毕竟当地人士有着全球落地签的名声,有钱人多,彩礼高,陪嫁也豪。但这个数字在丈夫所在的省份是活见鬼的数字。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