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
金韵蓉
畅销书作家,资深心理治疗师,婚姻与亲子关系专家。拥有扎实的心理学学院教育背景以及10余年的临床心理辅导工作经验,已出版10余本著作,其中包括畅销书《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女人30 +》《女人40 +》《爱在左,管教在右》等。
主要观点
不要把大人之间的感情和对孩子的爱混为一谈,而要学会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给予孩子完整的亲情。这是父母的职责所在,也是孩子的成长所需。
在上课或者直播的时候,总有人跟我说:“金老师,像我们这种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不用我说,你应该已经猜到后面的内容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很认真地跟他们讲:“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有,那么,很可能是大人让孩子有了问题。”
毋庸置疑,离婚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事情,跟孩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然而,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或者尽管有所察觉,却很难做得到。于是,不少夫妻分开后,孩子本该享有的完整亲情也跟着被割裂了。
剥夺前任的权利,只因还在战争中
在登记离婚的那一刻,两个人本该挥手再见,各自幸福。然而,感情的事哪能像开关一样说断就断。有些人一直停留在战争中,折磨自己,也伤害孩子。
妻子张霞出轨后,陈明不希望女儿果果和这样的妈妈生活在一起,果断提出离婚,并以放弃部分财产换来了果果的抚养权。他还主动放弃了再婚的机会,只为不让果果受委屈。每每想到前妻的背叛和自己的牺牲,陈明便恨得牙痒痒,经常跟果果抱怨前妻的各种不好,诉说自己的不易。每当果果提及妈妈,他就会告诉她:“你妈跟别人跑了,不要我们了。”
陈明的做法并非个例。离婚后拉踩前任,与孩子结盟,一起仇恨前任。这类人之所以“混淆”事实,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受了伤,又没有能力去战争,只能把孩子拉下水。在耳濡目染下,果果渐渐认同了爸爸的说法:妈妈是坏人,她背叛了这个家,不要自己和爸爸了。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不值得被爱,严重缺乏安全感。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毫不客气地告诉来访者:“前任没有不要孩子,她/他只是不要你而已。”
有位妈妈很骄傲地告诉我:“金老师,我从未在孩子面前说过他爸爸的不好,因为我足够强大。”不说前任的坏话值得鼓励,但我在她的故事里听懂了她未说出的后半句话:我和他的战争没有结束,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
这位妈妈名叫张婷婷。她的儿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病和读特殊学校都需要不少钱。为此,她拼了命地加班、兼职。时间久了,身体和精神都出了问题。于是,她找到我求助。我问她:“孩子的爸爸为什么不管呢?”她回答:“他给了钱,我没要;他也找了学校,我们没去。我自己可以,不需要他的帮助!”
这是不少离异者的心态。他们认为自己战败了,于是不断提升战力,以期获得最终的胜利。比如寻找比前任更爱自己的人,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等。他们会拒绝前任给予的任何帮助,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不管是给自己的还是给孩子的。
张婷婷受过良好教育,也很有反思能力,我决定点到为止:“不要让你的战争影响到孩子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