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生活的鸡毛蒜皮,看见彼此的渴望与需要,爱便会自然流动起来。
“老师,我们之间其实没什么原则性的矛盾,就是她老揪着小事不放,我拿她没办法。”刚一落座,丈夫陈建明迫不及待地说。
妻子李静抬起头,满脸委屈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扭头看着丈夫哽咽道:“我不想跟你过了。结婚4年多,你在乎过我的付出吗?”
我柔声说道:“婚姻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想两位今天来到这里,一定都有着共同的愿望,对吗?”
陈建明紧闭双唇,若有所思。李静激动地说:“他一直说我太计较,可实际上,每次发生冲突,他只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说:“那我们就先从这些小事开始理一理。也许,这是小小的线头,可以帮助我们解开乱麻。”
一切只是“我以为”
“我每次让他把鞋放进鞋柜,他就是不肯,非得乱丢在门边。一个小习惯而已,能有多难呢?4年了,他就是不肯改!”听妻子这么说,陈建明皱着眉将脸扭到一边。
李静继续诉说:“还有内衣内裤要手洗,我为此特意买了专用肥皂。他倒好,非要拿来洗他的臭袜子。您说,他是不是太不尊重人了,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
“当你说到这里时,我看到你的手在颤抖。邀请你做一个深呼吸,接触你的感受。”我说。李静闭上眼睛,泪水流了下来:“我觉得好难过。他总是无视我,拿我当空气,我在这个家一点儿价值都没有。”这时,陈建明紧盯着手中的水杯,身体窝进沙发里。我猜想,这样的对峙是两人婚姻的常态。
“当你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鞋子没有放到鞋柜里,你认为这是因为对方看不见你的付出。这是你对这件事的理解,为此你感到难过。同一件事,不同解释会引发不同情绪。”我引导李静思考。
“换一种想法会不一样吗?”李静问道。“是的,这就是情绪ABC理论。A是发生的事情,B是对事情的解释、想法等,C是情绪。我们总以为是发生的事情让人有了情绪,但实际上,情绪是由人们对事情的解释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