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好的养生是适度饥饿
作者 陈新
发表于 2025年2月

在忙碌喧嚣的生活中,我们早已习惯了餐桌上的丰盛与满足,身体深处对饥饿的微妙感知和强烈需求,却总是被忽略。其实,自古至今的诸多养生秘籍中,保持适度饥饿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我小时候习武,也爱游泳、打篮球,热爱运动的孩子,饭量也比同龄人要大得多。吃饭的时候,家人在一旁提醒:“慢点儿吃”“少吃点儿”,我根本不当回事儿。直到吃完了,才发现胃撑得慌,有时还因为积食导致腹痛难忍,无法入睡。大概是15岁时,有一次运动完后,我狼吞虎咽,一连吃了3大碗,一大盘炖牛肉也被我一个人包圆儿了。我埋头猛吃,父亲在一边摇头,说他一直坚持吃饭七分饱,却养了个不知道节制的大胃王儿子。

“适当进食,偶尔饥饿,不仅有益于身体,更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那天深夜,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父亲说的这样一段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成年后,我接触了道家推崇的“辟谷”。辟谷又叫断谷、绝谷、却谷,字面意思是不食五谷。传统的辟谷术主要有服气辟谷、服(符)水辟谷和服药(饵)辟谷三种类型。其中,服药(饵)辟谷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中医养生推崇的一种节食方式,这种方法是服食坚果、辟谷丸等高营养、难消化的药物或食物以代替谷物,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作为养生方式的辟谷不是绝食,更不是简单的挨饿,而是保持适度饥饿,其关键在于限制食量。体质壮实者,可选择每周一天不进食但要喝水和蜂蜜,并辅以补充维生素;体质一般者可选择每周一天少进食,并配合服用少量高蛋白、高油脂类的食物或药品来取代日常五谷,以补养气血,如核桃、杏仁、栗子、大枣等。古人常用茯苓、黄精、天冬、白术、人参、蜂蜜等配制成丸或膏取代日常饮食;体质较弱者,最好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而非减少饮食摄入量的方法来养生。

著名中医药学家孙思邈非常重视饮食的保健作用,他在《千金要方》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

本文刊登于《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