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奇幻之旅》的虚拟空间生产与文化传播
作者 高北晨
发表于 2025年2月

摘要:数字虚拟空间作为超越物理空间的存在,不仅是现实空间的投影,也折射出对历史、时空的想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电视直播节目《三星堆奇幻之旅》以虚拟空间实践拉近个体对历史文化空间的心理距离,用虚拟空间表象建构自由的历史时空秩序,也解构着个体的现实身份秩序,而表征性虚拟空间通过电视界面为观众提供延展生活的可能。该节目以虚拟空间生产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文化传播新路径,呈现从“去中心化”向“去中心”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虚拟现实 沉浸式数字空间 虚拟空间生产 《三星堆奇幻之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推出的电视直播节目《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创新方式让观众进入沉浸式数字空间,将三星堆考古发掘、技术前沿发展、博物馆文化传播等融合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时空。结合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节目构建的沉浸式数字空间展现出文化传播实践的新形式。基于虚拟现实的数字空间让电视节目不仅在政策层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创新路径,也为新技术和新表象共同助推的虚拟空间生产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范本。

一、虚拟空间实践:感官赋能个体“中心化”

空间实践是指被感知的空间,它是个体感知与物质空间的关联,同时也构成了社会实践的整体联系。《三星堆奇幻之旅》构建的沉浸式数字空间实践主要是空间体验者在全新感官体验中形成的文化接收与生产实践,表现为在不同空间的矛盾多元感知碰撞和在虚拟与现实、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文化实践及传播。

1.节目参与者与虚拟现实的关联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了参与者的感官信息收集,重构着个体与历史空间、现实世界的关联。《三星堆奇幻之旅》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与虚拟世界结合,将青铜器、挖掘坑等在虚拟空间以可接近的形式呈现,模糊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边界。节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沉浸式数字空间,为参与者接收信息赋予了不同以往的体验。感官是天赋的权力,是人们接触世界的基本途径,而感官体验和文化感知需求在数字虚拟空间能得到创新满足。

当《三星堆奇幻之旅》的节目参与者从受限的现实空间进入沉浸式数字空间时,全息投影的文物、栩栩如生的环境和历史原景的再现,能让参与者从文字、影像等他者历史叙事建构的文化认同,转向带有主观视角感知的历史文化想象。这种转向是基于文化感知需求强化后,参与者意识到在虚拟空间拥有超乎现实的信息解编码权和中心化位置,因此,可以从现实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单向流动向多维互动的文化解读产生关联转变。

2.主体中心化意识的文化传播方式创新。《三星堆奇幻之旅》的整体氛围是共同建构探秘这一主题,参与者需以答题的形式进入数字空间,在不同环节和章节中收集文化线索,可根据引导去往“目的空间”,也可以进行自由探索。有部分对虚拟沉浸游戏的研究认为,“与一般游戏相比,参与者普遍反映虚拟现实环境中的情感经验更加浓烈”,而节目的探秘主题也激发着参与者的好奇心,具有主体性的情感动力能不断推动用户积极主动参与信息生产。

在独立于现实空间的数字虚拟空间中,节目本身较少承担收集处理文化信息的媒介职能,将中心化权力以增强情感体验的方式赋予参与者。关于沉浸传播的创新发展,有研究提出其对媒介采用的不是一般的“去中心化”,而是彻底的“去中心”——参与者在较强的主体中心化意识中与三星堆虚拟空间产生互动,相关文化信息也在个体主动却无意识的摄取与解读中进行二次生产。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