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的有效方式,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底,人民日报微博账号粉丝数达1.55亿,所发内容涉及卫生健康方面较多,这使人民日报微博成为健康传播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对人民日报微博于2023年发布的卫生健康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内容多为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原创内容和基本技能素养内容较少。本文针对人民日报微博在健康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人民日报微博 健康传播 公民健康素养 健康知识 主流媒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主流媒体做好健康传播。人民日报微博是主流媒体所办新媒体中刊发卫生健康方面的内容比较多的平台,分析其内容特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升之策,对推进主流媒体在健康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健康传播的研究样本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变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会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传播是连接卫生健康专业领域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桥梁,通过健康传播,可以强化公众的健康意识,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康传播的覆盖和社会影响力增强,内容需更精准、科学。健康信息必须基于权威医学研究和科学证据,避免误导公众,确保信息准确、权威。新媒体时代要求健康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和兴趣点,应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策略。同时,注重互动与参与,鼓励公众讨论、分享经验,回应关切,增强传播实效。
2024年5月28日,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决定联合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以宣传推广《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好地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
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新浪微博在医疗健康的信息传播和公众讨论中起到了核心信源和群体集聚的作用。笔者以全国媒体微博账号之首的人民日报微博为例,选取其在2023年发布的所有涉及卫生健康领域的微博,去除卫生政策信息及社会新闻类微博,最终选取1031条,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为标准,按照其将健康素养划分的3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用内容分析法对所选微博进行编码后,统计各类议题出现的频次,并从中归纳出人民日报微博在健康传播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二、人民日报微博健康传播相关内容的主要特点
对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来看,人民日报微博中所涉及卫生健康领域的微博,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其中提到的66条内容。但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新媒体平台之一,人民日报微博关注的重点聚焦于时下热点新闻。在卫生健康议题上升为社会关注焦点时,微博中涉及相关内容的数量就随之上升,反之亦然,具体数据详见下图。
1.发布条数不多,观看量大。根据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三个维度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进行分类,发现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相关的内容多达541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相关的内容有466条,而基本技能素养相关的内容则相对较少,仅有44条。整体来说,发布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关注度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