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颠覆了人们对于人机交互的传统设想,同时也推动了新闻业内容生产模式的新一轮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理解上下文、连续性、拟人化等先进特征,赋予了新闻内容生产“连续激活”与“组合创新”的新体验。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闻生产 对话式新闻 ChatGPT
ChatGPT爆火之后,美国传媒巨头BuzzFeed马上宣布裁员12%,用AI代替员工。在央视网整理的可能被ChatGPT取代的十大职业清单中也包括媒体工作者。技术只是一种辅助,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势来袭,传媒业一方面需要克服技术迷思,警惕技术决定论式的过度追捧,另一方面也需主动了解其背后的算法支撑与底层逻辑,探索出能够对人类社会有现实意义的落地场景。
对于深受智能技术发展影响的新闻业来说,可以预见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将会推动新闻业内容生产模式的新一轮变革。AI辅助新闻生产并不是新生事物。计算科学记者、AppliedXL公司联合创始人Francesco Marconi说,过去十年间,人工智能经历了三次创新浪潮:自动化阶段、增强阶段和生成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即当前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如ChatGPT、newbing、Bard等),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学习来生成与训练数据不同的新数据,具有通用目的技术所要求的普遍适用性、进步性,以及创新孕育性等特征,这也是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缩写为 AGI)迈进途中新生出来的技术分支。
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内容生成领域有两个重要进展引发了强烈关注:一是ChatGPT(智能聊天机器人),二是可依据文字生成图片和视频的AI模型。这两个方面的进展都将激发新闻内容生产领域生态级变革。在底层模型算法和训练机制的技术创新支持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了之前分布式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RLHF)与长篇幅的注意力机制,从而具有了理解上下文、连续性、拟人化等先进特征。这些特征的嵌入则赋予了新闻内容生产“连续激活”与“组合创新”的新体验。
一、驱动新闻生产的人机协同实践
新闻内容生产经历了人生产内容、机器辅助审核与加工、机器有条件自动生产内容、机器高强度生产内容以及完全自动生产内容的过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闻内容生产各流程中完成辅助性角色的扮演。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更加深刻地对个体进行赋能赋权,也就意味着新闻内容生产者,包括记者、编辑、审核员等能够通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协作完成工作。在2020—2023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联合阿里巴巴研发先后推出了4个版本的“AI编辑部”,迅速并广泛应用于人民网采编一线。相较于前三个版本,人民日报AI编辑部4.0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两会智能助理”功能,编辑记者可借助此功能以对话方式及时查询见报稿件内容,调出历史报纸版面或打开相关视频。二是在新闻生产各流程中机器高强度生产内容以及完全自动生产内容。通过指令一次性整合所有环节,实现智能化、高效率的新闻内容生产。目前,全球首个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新闻报道的平台NewsGPT,在技术加持下能够实时扫描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来源,并自动创建出准确、最新和公正的新闻报道和报告。在该网站的整个流程架构中没有记者、编辑,只通过前期指令设定完成整个新闻报道,追求高度自动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长期的注意力机制和上下文一致性的核心机制,实现了连续的人机协同,并对信息内容与形式进行激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