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评论是媒体发声的直接方式,也是表达主流观点的有效形式。随着媒体融合转型的深入,投放到网络“主战场”的内容不仅有传递信息的新闻产品,也有表达观点、引导舆论的评论产品。曾经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停留在抖音、微博、微信、小红书等平台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0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由此可见,过去通过传统媒体渠道获取信息、接收观点的受众,大多数已经转移到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移动端。这也意味着,拥抱互联网移动端,才能拥抱未来,赢得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通过新闻评论表达的价值观,能否被受众认同,很直接的一个参考指标就是流量。传统媒体不仅要主动参与到流量大的热点话题里去发表评论,更要用新闻评论产品吸引流量,引导民心。
当前舆论生态多元化,如何做强新闻评论,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做好主流价值观的“意见领袖”,是一个重要课题,也存在不少难点和痛点。
一、找准定位,题材选择要紧跟网络热点
无论是传统媒体官方账号发布的新闻评论,还是有媒体属性的评论员个人发布的评论产品,都代表了“官方”。所以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不能因为博眼球、要流量,而一味迎合部分网民的偏激观点。新闻评论的原创者们,要明白“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表达什么”,要做好舆论引导的“领航员”、主流价值观的“意见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践行者。
以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号“浙江宣传”为例,2024年11月29日推送了题为《如此网红早该凉了》的评论文章,及时关注和梳理了一年来被流量反噬、塌房的八位网红。“一针见血”地指出公众绝不容忍一个没有内核与责任感的网红,却还向外输出着价值观。要把那些德不配位的网红驱离公众视线,以净化网络空间,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评论推文观点明确,肃清杂音,引发公众强烈共鸣。
网络平台上的新闻评论和传统媒体平台上的社论和言论有一定区别。如果只是把报纸上的社论、广播电视里的评论照搬到网络平台发布,很难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是需要用具体事件、具体现象、具体话题的观点性点评来阐述的,这一特性在网络传播当中尤其明显。
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重点培育打造的新闻类个人账号“新闻姐”为例,2024年8月12日,账号全网推送的短视频围绕中美并列巴黎奥运会金牌榜第一的热点话题进行评论。很多网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列第一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中国代表团的成绩含金量高、意义重大?短视频新闻评论分析梳理了中国队40枚金牌中的历史性突破,用一个个具体的运动员夺金案例来阐述观点。由于结合了巴黎奥运会这一热点,评论短视频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登上热搜热榜,网民纷纷留言讨论,关注度极高。3分多钟的评论短视频,用具体事件分析热点话题,就网民关心的内容,有理有据地给出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引申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赢得共识,有效发挥了舆论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和凝聚了公众的爱国热情。这是新闻评论挺进网络“主战场”不断“开疆拓土”的生动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