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宇宙数字舞美突破了平面感的舞台设计,着力打造沉浸式的全息舞美,极大地增强了立体视觉效果,以此实现了跨时空、超现实的场景营造。人机交互技术拓展了沉浸式舞美的应用空间,实现了从“视觉”到“知觉”的场景重构、“后人类表演”的生成、“数字化身”的主体跃动、“多屏联动”的舞台链接,为观众提供了更强的参与感。元宇宙数字舞美打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其所带来的沉浸感和虚拟在场感,丰富了观众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全息投影 人机交互 元宇宙 数字舞美
2021年10月29日,Facebook取Metaverse(元宇宙)之名,正式更名为Meta(元),引发了人们对元宇宙的好奇心。元宇宙是通过特定的链接技术,与现实世界进行映射、交互的虚拟空间,打破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创造出丰富的感官体验。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元宇宙相关技术“浸入”舞美设计,为文艺演出的舞台增添新潮流、新场景。元宇宙数字舞美走在了创新、科技的前沿,通过融合全息投影和人机交互技术,打破了观众空间与舞台空间的区隔,塑造出一种具有强大延展性的、立体的观演空间,为观众提供了沉浸感十足、科技与文艺交融的审美体验。
一、存在与边界:元宇宙技术拓展舞台想象空间
在舞美科技方面,元宇宙数字舞台应用了最新的XR、AR、全息扫描和8K裸眼3D呈现等新技术,以此建立浸入式的观演关系,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切的感官体验。以2022年江苏卫视春晚为例,该晚会综合启用XR舞台虚拟场景、虚拟拍摄等技术方案,将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自由转换,实现了观众360度全景视角的观看体验。元宇宙数字舞美以更强的沉浸感、时尚感、科技感,向观众传递了更强烈的感官视听体验。2022年哔哩哔哩拜年纪的春晚舞台上,虚拟主播完成了新春曲《新春小记》的演唱,虚拟偶像女团A-SOUL发布了全新单曲。同时,北京卫视的春晚也出现了虚拟人苏小妹与真人歌手刘宇同台演绎的场面,构建了一种跨次元绝美舞台。2019年的《邓丽君·传奇》全息演唱会,除常规演出外,主办方还特邀邓丽君的知名模仿者陆丽娟跟自己的偶像“同台演出”。通过实时动捕技术,陆丽娟在后台动捕房的表演动作被以全息影像的形式投射到前面舞台上,实现了极具科幻感的隔空对唱场景。
总体来看,元宇宙相关技术在舞美中的应用,建构了一种超现实的舞台时空,完成了虚实相生的情景构建,刷新了观众的视听体验。元宇宙数字舞美致力于打造一种虚实相生、情景相融的场景,运用数字影像科技搭建极度逼真的“舞台空间”,在配合演员表演的同时,满足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浪漫想象。
二、虚拟与现实:元宇宙数字舞美的建构维度
当下,元宇宙的参与者多是具有多元开放思维的Z世代群体,他们对数字科技与自身生活的融合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虚拟与现实的多元素碰撞与现代青年群体的审美期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元宇宙世界里的集体狂欢正在向着多维互动的领域前进,这也促成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如果把元宇宙舞台视为一种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将自然成为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媒介场域,有助于吸纳更多的观众,从而增加元宇宙世界的文化体量。
(一)全息投影:虚实共生的情感联结
全息投影作为一种“创造虚拟”的技术,能够将现实与虚拟充分融合,是当前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之一。全息投影通过投射虚拟事物,在现实世界中叠加一层“布景”(数字虚拟影像),将现场观众引入一个虚拟与现实同构的世界。基于此,舞台成为全息投影的天然应用场景,并且成为元宇宙的重要入口之一。
1.跨时空场景的营造。全息投影助推舞台演出,突破时空限制,打造各种超时空互动场景。在2019年的《邓丽君·传奇》全息演唱会中,邓丽君全息影像“登台”演唱,一代人的回忆立刻被点燃,引发观众的广泛共情。2010年,虚拟偶像二次元IP初音未来在现实舞台上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这次演唱会使用了由“2.5D半全息透明屏”和“双投影技术”构成的全息投影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光学上的“佩伯尔幻象”,形成一种立体的错觉,给观众一种具有强烈真实感的视觉欺骗。全息投影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元宇宙想象”,将虚拟性的内容信息在现实中进行复原,配合成熟的CG技术和舞台光影技术,给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感官体验。
2021年春晚,张国立在解说三星堆时,春晚技术团队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把虚拟的三星堆影像适时地呈现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一眼千年”的时空体验。全息影像对数字舞美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创造出虚实结合、梦幻立体的元宇宙感受。元宇宙相关技术与中国文化精神内核交融互渗,建构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数字舞美空间,破除了历史的时空界限,让过去那些不可见的历史人物、事物等逼真地在舞台上复原,实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展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