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中的蛇究竟有多少秘密
作者 范美俊
发表于 2025年2月

我出生在川南隆昌的一个小山村,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老家地处丘陵地区,房前屋后经常见到蛇,或蜿蜒盘曲,或昂首吐信,小孩子见到它们总是很恐惧。

在我的家乡,蛇一般不称呼为“蛇”,而是叫“大黄鳝”“梭老二”。不同的蛇,根据其形象和颜色各有外号,如乌梢蛇被叫作“高粱粑”,黑眉锦蛇被叫作“菜花蛇”,翠竹青被叫作“青竹标”。有一次,我与隔壁幺婆家的小亲戚冬冬在屋后的竹林玩,发现一个长满青苔的土洞口有条一尺多长的小青蛇。我们先是吓得不行,后来竟然鼓起勇气去打蛇,小青蛇则飞快地在竹林斜坡上游走自如。秋冬时节的家乡,天气灰蒙蒙的,山坡上的麦种还没有播下,空荡荡的褐色土地略显荒凉寂寥,路边的几棵桑树、苦楝子树,在瑟瑟寒风中黄叶越来越少。在坡下水面如镜的稻田里,常常看到水蛇摆动着细长的身躯,以蜿蜒姿态优美地游弋到对岸,在平静水面留下一道亮得刺眼的水痕……

东汉 伏羲女娲朱雀玄武门柱画像石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藏

蛇不仅仅是动物学意义的一个种类,在各国都有着特定的文化意涵,还有着文学、美术等不同形象的塑造。

蛇常被视为智慧、神秘的象征,也有着吉祥富贵、招财报恩的美好寓意。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蛇也是守护神的化身,如伏羲、女娲等神话人物均与蛇有不解之缘。蛇还因独特的蜕皮生长特性,被赋予了重生与永恒的寓意。

常借喻祈美好

文学作品里的蛇,往往借蛇喻人。《诗经·小雅·斯干》载“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这里的虺、蛇二字,都是指蛇,如梦里遇见小蛇细又长,这可是生女儿的吉兆,蛇因此被赋予了温柔、美好的寓意。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素贞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美丽善良、温柔多情,对爱情忠贞不渝。

每逢蛇年,各地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在一些地区,人们制作造型各异的蛇形面塑,或憨态可掬,或灵动活泼。老人们言传身教,带着孩子们一起揉面、塑形、染色。面塑多色彩鲜艳,红色寓意红红火火,金色象征富贵吉祥。有的地方还会举办舞蛇灯活动。夜幕降临,一条由无数花灯组成的“蛇”在街巷中舞动,蛇灯闪烁蜿蜒前行,到处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驱邪避灾保佑一方平安的美好祈愿。

唐 佚名《伏羲女娲像》绢本设色 87厘米×4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蛇也有着一些负面形象。刘邦起义的“斩白蛇”,传说是白帝之子化为白蛇挡路,却被赤帝之子刘邦斩杀,为其争夺天下披上了一层顺应天命的神秘外衣。这里的白蛇,其实被妖魔化、工具化了。这类做法也体现在众多神话故事和志怪小说中。受道教文化影响,蛇被认为可修炼成仙。而修炼成功的蛇精大多代表反派,它们幻化成美人以妖术惑人,从而达到吸取阳气或破坏秩序的目的。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蛇精也继承了这些特点,她诡计多端、狡诈狠毒,有很强的权力欲和控制欲,与蝎子精一刚一柔、一武一文,互相配合陷害葫芦娃。而《白蛇传》中的法海,认为是蛇妖就应该被镇压,这也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对非自然力量的警惕态度。

一写实就冷酷

中外美术作品里的蛇形象,在题材内容、文化寓意、风格形式等方面有较大不同。

古埃及有一些与蛇相关的雕塑出土,大致能够推断出蛇的地位不低,人们甚至崇拜它,尤其是眼镜蛇。而壁画里的蛇,常与神灵相伴,被描绘得色彩绚丽,身体修长且富有力量感。尤其是眼镜蛇女神瓦吉特(Wedjat),她是下埃及的守护神,蛇首人身。头戴象征王权的眼镜蛇王冠,守护着埃及的法老与子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守护力量。上下埃及统一后,与上埃及的秃鹫女神涅赫贝特(Nekhbet)一起成为埃及守护神。有时,人们也以眼睛符号象征瓦吉特,后演变为鹰头神荷鲁斯之眼。

古埃及晚王国时期 《眼镜蛇像》雕塑
荷兰 埃舍尔《蛇》版画 1969年作

在西方文化中,蛇多与邪恶、诱惑相关。伊甸园故事中,蛇引诱夏娃偷吃禁果导致人类堕落,该形象在西方美术创作中被反复表现。此外,蛇常被视为恶魔化身,出现在描绘地狱、恶魔的油画中。不过,在一些哲学思考或神秘主义倾向作品中,蛇也被赋予智慧的象征。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手持蛇杖,使蛇在医疗领域有了医药与治愈的正面形象。

拉奥孔源自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特洛伊城祭司拉奥孔识破希腊联军的木马计,告诫同胞勿将木马拖入城中。这触怒了暗中护佑希腊的雅典娜,她派出两条巨蟒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缠住绞死。以该故事为母本的创作也较多,尤以雕塑《拉奥孔》著名。其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罗斯和其两个儿子,作品塑造了巨蟒绞杀三人的惊心场景:拉奥孔头部后仰,表情痛苦,大儿子绝望地望向父亲。米开朗琪罗评价:“真是不可思议。”歌德认为作品能够同时表现畏惧、恐怖和同情这三种感情,非常不容易。温克尔曼则强调雕塑作品肌肉运动的极限表现以及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紧张感。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严谨写实。1610年,西班牙幻想风格主义画家埃尔·格列柯创作了同名油画,呈现一个恐怖、变形、神秘、混乱的无序的悲剧世界,并蕴藏了画家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和人类悲剧的宿命感。蛇的形象并不是那么写实,但依然有着执法者的冷酷。

就风格形式而言,西方雕塑、绘画多注重写实,力求逼真,强调光影、色彩和质感,因此总体上注重外在形态和客观特征的表现,大多形象立体生动,龇牙咧嘴吐信,皆有真实感。荷兰版画家埃舍尔(Maur i t sCornelis Escher,1898-1972)因其绘画中呈现出天才的数学性而闻名,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分形、对称、密铺平面、双曲几何和多面体等数学概念的形象表达,当然也有平面装饰性表达。即便如此,其图案性的版画《蛇》依然非常写实,鳞片与蛇身的体积感表现,严谨得几乎无可挑剔。

南朝 佚名《四神画像砖·玄武》河南博物院藏
隋代 佚名《灰陶四神画像砖·玄武》武汉博物馆藏

重神韵留想象

在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蛇形象,多以画像石、画像砖、绘画等媒介承载。其主要题材除了伏羲女娲,还有如下:

四神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传统“四神”,其中玄武为龟蛇合体相互缠绕,代表北方和五行之水。蛇龟都长寿,蛇的灵动、繁衍能力强,与龟的长寿、稳健相结合,寓意生命长久,也是一定意义上的生殖崇拜。另外,玄武能守护辟邪,常用于镇宅。在风水观念中,建筑物周围出现其形象或有类似风水布局,被认为可以阻挡不好的气场与邪祟入侵。玄武的形象,在各地出土的画像砖、画像石中多有表现。如1958年河南邓县学庄村出土了南朝刘宋时期彩绘青龙玄武画像砖,武汉博物馆也藏有隋代灰陶玄武画像砖。

神人操蛇。列御寇《愚公移山》一文,就有因惧怕愚公挖山不止而向天帝告状的“操蛇之神”,其身份是山神。在一些画像石中,有大力士操蛇、践蛇或神人手持蛇、口咬蛇身等形象,如淮北市临涣文昌宫藏石雕、淮北市蔡里集出土的墓前左边抱鼓石。而乐山市柿子湾崖墓画像石中的操蛇神人,人身兽面,一手执斧一手执蛇,被认为是镇墓神怪或方相氏。类似的操蛇镇墓兽多见于巴蜀地区,如重庆巫山麦沱古墓群、成都市祥福镇马坪村等地的操蛇镇墓俑。

装饰图案。常见的蛇纹边饰,常被用于壁画的边饰部分,以蜿蜒盘旋的形态,简化、抽象、夸张的形式呈现,为壁画增添神秘而迷人的氛围。而团花蛇纹,则与团花图案相结合,或蛇身环绕成圆形或椭圆形,富有节奏韵律感,寓意生生不息。

黄永玉《十二生肖·蛇》漫画 2013年作
徐悲鸿《十二生肖·蛇》中国画 33厘米×35厘米 1945年作 蒋碧薇旧藏
林风眠《白蛇传》

绘画表现。纸绢绘画上的蛇形象并不多见,以此为专门题材的画家更是鲜见。一是蛇的形象未必大家都喜欢,再是其身体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猴、羊、马、鸡那样变化丰富。不过画史上也有一些记录,米芾《画史》载:“章友直,字伯益。善画龟蛇,以篆笔画,亦有意。”邓椿《画继》载:“杨大明,字民瞻,号至乐子。关中将家,弃荫走方外。善画龟蛇。今丈人山道院藏经阁后壁有所作龟蛇,广丈余,最雄杰。”近现代画家中,画过蛇的画家主要有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黄永玉、范曾、萧朗、方楚雄等。林风眠多画白蛇传的戏剧人物,与蛇关系不大。黄永玉的作品有漫画味道,如《十二生肖·蛇》题款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警绳”,相当幽默。与国外美术作品相比,中国绘画在表现蛇时,大多物象简单明了,线条简洁流畅,以展现蛇的形态和神韵为要务,而中国画中多留白,给人以想象空间。

当然,蛇的形象远不止这些。比如生活场景,莫高窟第79窟西壁龛内的屏风画中,有佛座南侧画一猎人左脚踏蛇双手剥蛇皮的场景。再如宗教故事中的蛇,莫高窟第17窟壁画中,普贤菩萨骑蛇云中飞翔,寓意智慧和慈悲的力量能引导人们克难。莫高窟隋第305窟、380窟还有释迦降龙说法图,毒龙均画成蛇形盘坐于佛钵,示意它将在正义感召下积极向善。

得唯美得吉祥

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其主题、图形与意义的追求与选择相当严肃。当然,邮票也是美术形式之一,是各类形式的美术与票面设计、制版印刷等结合的实用美术。在国内发行的邮票中,有蛇形象的并不多,主要有四轮生肖邮票,分别于1989年、2001年、2013年和2025年发行。

1989年《己巳年》邮票,一套一枚,面值8分,为影雕套印,设计者吕胜中,雕刻者呼振源。图案设计:蛇口衔灵芝作螺旋状盘绕,寓意团圆和谐。蛇身上有牡丹、荷花、秋菊、蜡梅绽开,象征四季平安、美好吉祥。

2001年《辛巳年》邮票,一套两枚,面值分别为8 0分、2.80元,版别为影雕套印,设计者、雕刻者为呼振源。第一枚“祥蛇祝福”,画面上蛇身曲线柔美,像一朵水仙花,蛇头微微低下似有些害羞,蛇身上有梅花,红、紫、黄、蓝色纹饰衬托黑色蛇身。第二枚“祥运普照”,双蛇吐芯双蛇簇拥一轮旭日,周围缀以灵芝、白莲、石榴、蝙蝠等吉祥图案,画面中间有红色楷书“蛇”。

2013年《癸巳年》邮票,一套一枚,面值1.20元,为影写版,设计者吴冠英。图案设计:蛇为红色,蛇头饰牡丹花,寓意花开富贵,蛇身上有代表四季的桃花、荷花、菊花、梅花。红蛇口衔宝珠,蛇尾上翘,如祥云,又似如意。

2025年《乙巳年》邮票,一套两枚,面值均为1.20元,设计者潘虎、张旺,雕刻者杨志英。第一枚“蛇呈丰稔”,提炼了传统文化中盘蛇的灵动意象,金蛇身躯蜿蜒,口衔嘉禾一束。蛇身金光熠熠,与璀璨的麦穗交相辉映。第二枚“福纳百祥”,以草书笔意将三条蛇拼成福字,两大一小三条蛇应是一家,它们弯曲相偎,顾盼生情。

2025年生肖邮票《乙巳年》

当然,与蛇有关的邮票,在笔者印象中还有:T.33,邵柏林设计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其中人物夔凤帛画中的夔龙有足,形象近蛇;T.135,王虎鸣设计的《马王堆汉墓帛画》,上有人首蛇身的女娲;T.141,《当代美术作品选(一)》中,叶浅予创作的《白蛇传》,是许仙、白娘子、小青三个京剧人物;宋鉴设计的《动画·葫芦兄弟》,有蛇精图案两幅;戴敦邦设计的《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游湖借伞、仙山盗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四幅图案,都有白娘子或小青的形象……

那种自然科普标本式的蛇形象,至少在国内发行的邮票上并未出现过,而多以民俗文化的装饰形加以设计,尤其是四轮生肖票,其他则是历史创作或新近创作,皆不太写实。香港、澳门、台湾也发行过蛇的生肖邮票,也不是客观描写。这大概也是邮票选用者的一种潜在规矩,得唯美、得吉祥,是否客观真实倒在其次。

从民俗传统到文艺创作,蛇的形象一直贯穿其中,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信仰与智慧。借助蛇的美术形象梳理,可以重新认识蛇的独特文化符号性,感受它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巳蛇启新岁,瑞气满人间”。当十二生肖轮回又至蛇年,在文化长河中,蛇的美术形象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又闪耀着神秘且多元的光芒。除了迎接新一年的美好与挑战,也将启发未来的创作与思考。(注:本文作者系成都锦城学院教授)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