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灵影仙踪”之旅
作者 雨庄
发表于 2025年2月

去哪里看“蛇”?上海博物馆是个好去处。这里正在举办“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展出了13件/组馆藏与借展文物精品,带领观众踏上一场探寻蛇灵文化的奇妙之旅。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商晚期刻辞龟腹甲残片(图1)。龟甲上刻有两字,右字为甲骨文“它”。“它”字最初表示为“蛇”,其字形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蛇的特征:头部呈三角形,身上有花纹,尾部卷曲。秦汉时期,表示蛇的“它”字增加“虫”字偏旁,形成了后来的“蛇”字。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它(蛇)”字,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不乏蛇纹装饰,可见蛇的形象很早就深入人心。

图1 商晚期 刻辞龟腹甲残片
图2 西汉 蛇纲网状铜器
图3 西汉 鎏金蛇头铜剑柄
图4 东汉 “ 伏羲女娲捧日月”画像石拓片

西周“员方鼎”也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其口沿下装饰有对称的蛇纹,这些蛇纹不仅是一种装饰,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蛇的某种敬畏或崇拜,是馆藏青铜器中难得的蛇文物代表。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的西汉蛇纲网状铜器(图2),造型独特。其整体作圆形网兜状,一蛇贯穿其中,似网兜的纲绳。蛇头昂首鼓目,蛇口大张,锯齿尖锐;颈部前后弯曲,有菱形鳞纹,腹面扁平,有横格鳞纹,背面中线起脊棱;后端蛇尾作浮雕缠于圆口形銎(安装柄的接孔)上。此器在滇文化墓地中极为罕见,仅见于江川李家山墓地,其用途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水田或水中使用的打捞器;也有学者认为,此器在大型男性墓内置于长兵器和仪仗器中,或是专用的仪仗器。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