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这位大师是谁呢?我相信所有人都认识他。”
随着主播卖出的这个关子,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一幅水墨游虾作品。紧接着,主播举起手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齐白石”的个人简介。
这看似平常的直播场景,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骗局。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曝光的王女士在直播平台购买名家书画被骗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直播间主播自称是某拍卖公司董事长兼某博物馆馆长,声称为粉丝“谋福利”低价出售名家字画。王女士花了几万元买了多幅“名家书画”,收货后经鉴定均为伪作,与客服联系后对方拒赔。书画市场向来鱼龙混杂,在直播带货日益火爆的当下,消费者稍有不慎便会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近日,《中国收藏》杂志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士,试图进一步揭开直播售假书画背后的重重迷雾。
货从哪里来
书画直播售假绝非偶然现象,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产业链与花样翻新的行骗手段令人咋舌。
曾于2023年在某视频直播平台售卖书画作品的宋晓龙,在开播前经人介绍,前往河南郑州一家直播间“ 取经”。当他踏入存放书画作品的库房,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数百平方米的库房里,摆满了层层叠叠的货架,货架上一卷卷的书画堆得满满当当。”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道,“这些作品随手展开一幅,都是打着近现代书画大师名号的作品,再环顾四周,全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大师之作,存货数量多得超乎想象。”而当他来到直播场地,看到的场景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主播们挂画的动作极为随意,丝毫不在意画是否平整,画面展示是否完整,仿佛这些“大师作品”只是普通纸张。“细看那些画,笔墨低劣,色彩俗艳,笔触粗糙,毫无大师作品应有的韵味与水准,完全是对艺术的亵渎。”

从画作来源的角度看,在北方某古玩城经营书画生意近3 0年的肖然(化名)向本刊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奥秘”。据他介绍,一方面,一些美院学生为了勤工俭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售卖自己的临摹作品。这些学生中,不乏画技较为出色的,他们的作品往往会吸引那些做假画生意的人的目光。这些商贩会与学生达成协议,让他们按照特定的要求作画,比如模仿某位大师的风格、题材等。另一方面,有的村子俨然成了假画的“生产基地”。“村里会有懂绘画的人开班授徒,开设作坊。在这些作坊里,年轻且心灵手巧的人在他人的点拨下,逐渐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能够画出看似像模像样的作品。”
据肖然介绍,很多地方都是着重于一类题材去创作,有点“熟能生巧”的意味。“河南的一些作坊擅长画老虎、牡丹等,河北的则在人物画方面有专长。”他还透露,这些所谓的“ 行活”,成本低得惊人。“一般的写意画,像模仿齐白石画虾之类的成本也就几十元。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更为低廉的印刷品也充斥其中,一张印刷作品的成本只要几元钱。这些画作完成后,会经过简单的装裱工序,装裱成本一般在二三十元一件,常采用染酱油色等方式做旧,营造出一种年代感,然后便流入市场,等待着不知情的消费者上钩。”
玩的啥套路
“当下网络销售书画的模式,可靠性着实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