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首批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走进大学校门,与此同时,首届养老专业本科毕业生也走向了社会……
2024年9月6日,我国民政教育领域第一所本科高校—民政职业大学在北京揭牌成立,其开设的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迎来了首届本科生。之前,国内只有婚庆类相关专业,以“婚姻”命名本科专业是头一遭;2020年9月,养老专业本科也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结婚和养老何以成为本科专业?这两个领域的本科学生都学习什么课程?他们对此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期许呢?
婚姻服务与管理需要本科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民政职业大学,校园环境优美,崭新的教学楼和宿舍让入校的近70名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的大一新生欣喜不已。19岁的大一女生橙橙说:“我有一种预感,大学期间我会完成人生大事,毕竟,我们也是学习婚姻的本科生嘛!”
2024年5月,教育部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同时首设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在全国12个省份招收近70名学生。
官宣之初,很多人凭字面意思,将“婚姻服务与管理”等同于媒婆,认为这个职业自古有之,全凭兴趣,无需学习,更别说通过高考后再读本科了。
其实,之所以有这种误解,还是因为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首次开设,除了学校、家长和学生外,其他人都未知其全貌。
据悉,民政职业大学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是由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三大部分组成。
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学和管理学,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后,可掌握婚姻服务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婚姻家庭文化、家庭伦理学等,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婚姻家庭的文化、历史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
显然,这些理论基础知识既需要系统学习,也是新时代做好婚姻服务与管理事业的必然要求。
民政职业大学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院长于晓辉坦言,这恰是婚姻本科开设的意义:“婚姻家庭的确是从‘媒婆’开始的,我们培养的为婚姻家庭全周期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才,为‘幸福中国’建设助力,婚姻本科的开设其实是顺势而为。”教学楼里设有婚姻登记、婚礼仪式、新娘化妆间等多个实训厅,学生可以在实景中感受和学习相关知识。“妈,看看这是您说的‘媒婆’‘婚庆主持’吗?”一位学生在视频中,向家人介绍学校环境。
除了基本的技能培养外,婚姻职业本科专业还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如管理学相关知识(家庭财务管理、共同财产分配)、涉及婚姻家庭的法律知识(二婚家庭的两个继子女是否能够结婚),旨在培养服务婚姻家庭全周期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于晓辉表示,婚姻职业本科专业关注婚姻家庭全周期的服务工作,即从谈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姻关系维系,整个过程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学生都要掌握,涉及婚恋介绍、婚姻登记、婚庆,以及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随着婚姻家庭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精细化。仅仅关注婚姻庆典服务的自学或专科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