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战略是国家安全层面下有关核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全局性方略。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战略的调整将对全球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分析和研判特朗普政府任内的核战略特点及其国内外影响,并预测特朗普新任期内美核战略的可能走向,对于理解未来全球战略格局和国际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特朗普政府任内的核战略特点
核不扩散与核武现代化观念转变。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美国对核不扩散的承诺出现了新的解释和实践方式,同时推动了核武现代化计划。核武器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利用能源进行军事对抗的发展顶峰,也是强权政治的坚盾。尽管美国继续支持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但其政策解释更倾向于强调国家利益,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的一些条约和机制表现出质疑和不重视的态度,甚至威胁退出相关的国际协议。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基于对国家安全形势判断与美国核力量体系的考量,美国将核力量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大力推动核武库的现代化升级,保持美国对潜在对手的核优势地位。美国推动“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建设,加强以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为一体的核打击能力,注重核基础能力和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的现代化,对核武库进行大规模的更新和升级,确保美国的核武库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保证其在任何冲突中都能保持战略上的主动。
对敌立场和核军控谈判态度强硬。特朗普在核军控政策中始终坚持谋求绝对优势,对敌立场鲜明。在核军控这个问题上,特朗普一直是“言大于行”,非常热衷于讨论中美俄的三边核军控。实际上,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4年期间,美国成了最不遵守军控条约的国家。早在2018年12月,他便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表达了对中美俄三国领导人就终止核军备竞赛进行对话的期待;2019年2月,他在一场演讲中表示“美国可以准备一份包括中美俄以及其他国家在内的核协议”;同年4月,他在白宫接待中国高层代表时,再次提出了三边核军控的可能性。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极力施压要求中国参与美俄之间的核军控谈判,但一直都在无视中美之间核力量规模和结构的巨大差异。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的关键时期又表示,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差一点就让中国和俄罗斯“放弃核武器”。实际上,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美国频繁地退出国际协议和撕毁条约,甚至展现出鲜明的敌对立场。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且重新对伊朗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加大对伊朗的军事施压和政治孤立。2019年,中止《中导条约》。在朝核问题上,与朝鲜举行了领导人会晤,但在实质性无核化步骤和解除对朝制裁方面立场强硬。对联合国等多边平台推动的核军控机制缺乏积极支持,甚至采取抵制态度,削弱了国际社会在核军控领域的合作努力。
核态势评估与核武威慑地位提升。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在提升核武威慑地位的同时加强了对潜在对手核力量的监视和评估,以确保美国的核优势。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时,就特别重视核力量在国家军事实力中的重要地位,不再采用大而宏观的核威慑政策,而是采用针对某种特定的军事威胁或安全局势的“定制核威慑”。这种新方式更加注重核力量在应对新兴威胁和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将更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视为潜在的核威胁,突出核武器的实战性,强化美国在应对威慑失败时的核打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