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一个军事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作者 李文畅
发表于 2025年2月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雕像

在欧洲历史上,位于北欧的瑞典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区域军事霸权,他的军事模式被普鲁士和俄国等竞相模仿,发扬光大,而瑞典自己则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一度参与了17世纪欧陆政治格局的规划。瑞典的这一领先地位未能维持太久,到18世纪第2个十年结束之时,瑞典就再无左右欧洲局势变化的实力,并且将影响力收缩回北欧一隅。不过即便如此,瑞典“曾经阔过”毕竟是事实。了解瑞典军事强权兴盛与衰落的过往,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欧洲局势的变化。

崛起的前夜

瑞典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头号军事强国,是17世纪初期的事情,而在这之前的一个世纪里,瑞典曾经和另一个北欧国家挪威一同作为丹麦王国的附庸。1397年6月,为了同德意志北部城市组成的“汉萨同盟”开展商业竞争,瑞典、丹麦和挪威三个国家在瑞典的卡尔玛订立了同盟条约,商定共同拥戴一位君主。北欧国家政治力量的统合曾经暂时有利于瑞典保卫自己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商业利益,但是时间长了,这个看似平等的同盟条约,就变成了丹麦单方面压榨瑞典的政治工具。公元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提安二世统军在瑞典登陆,占领了瑞典都城斯德哥尔摩,之后又勾结瑞典国内的天主教势力,大肆清洗敌视丹麦国王的瑞典教俗贵族。

克里斯提安二世的血腥屠戮激起了瑞典国内的民族情绪。一位名叫古斯塔夫·瓦萨的贵族在丹麦军队来袭时侥幸逃脱,先是隐藏于东北部的森林之中,之后聚拢地方武装,经过长达3年的武装斗争将丹麦占领军驱离。古斯塔夫·瓦萨也因此威望大增,在贵族们的拥戴下建立新王朝。

惨烈的三十年战争场景

古斯塔夫·瓦萨成为君主之时,瑞典正在受到路德宗新教势力改革的冲击,以瓦萨为首的瑞典高层痛恨之前国内天主教会与丹麦人联手迫害本国人的做法,决心顺应欧陆的宗教改革趋势。在瓦萨国王的直接干预下,瑞典天主教会的财产被没收和重新分配,当地教会向民众征收的什一税中的2/3被收归王室,新的改革福音教会建立起来。1531年,路德教改革家劳伦丘斯·佩特里成为乌普萨拉大主教。欧洲大陆的天主教会势力对遥远的瑞典鞭长莫及,只得默认对方支持宗教改革的做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路德教于1593年被瑞典立为国教。

瑞典的宗教改革使得新崛起的教会不再是王权的绊脚石,而是变成了支撑瓦萨政权的政治基础。另外,瑞典国王将从教会手中夺取的财富转用于笼络世俗贵族集团,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王朝统治。随着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瓦萨王朝的君主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此后,瑞典人积极参与波罗的海沿岸贸易据点的争夺,并与波兰、沙皇俄国爆发冲突。在时打时停的战争中,瑞典国王意识到不能依赖缺乏政治忠诚的雇佣兵,而应当训练一支由本国国民组成的新军。到了17世纪初期,在古斯塔夫·阿道夫即位称“古斯塔夫二世”后,瑞典的军事体制开始迎来一番脱胎换骨。

古斯塔夫的改革

古斯塔夫二世从荷兰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义务兵役制度、“莫里斯军阵”等。此外,荷兰人路易·德·吉尔来到瑞典,顺便带来了先进的熔炼和锻造技术,对瑞典国内的钢铁与军工生产有很大的作用。荷兰人吉尔创办的工业体系,帮助瑞典实现了武器自给,这在当时的欧洲是极其先进的。

在荷兰人的影响下,古斯塔夫二世建立起军事动员制度,他从15~44岁的瑞典农民中挑选出精壮者编入军队进行训练,并用他们所来自的省份名称作番号。到“三十年战争”前夕,在这个人口不到90万的国家已拥有了一支人数高达7.2万人的军队,其中一半左右的士兵为本国居民。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