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养35年后,新加坡决定对猫高抬贵手
作者 刘瀚琳
发表于 2025年2月

在漫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新加坡人是被禁止养猫的。

这个国家以律令严苛闻名世界,甚至曾因为“随地大小罚”被调侃为“罚款之国”。罚款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你吐痰、卖烟、偷用邻居家Wi-Fi,又或者在家里裸奔不巧晃了窗外行人的眼。而罚金从1000~10000新币(约合人民币5400~54000元)不等。

养猫也是这样。

1989年,新加坡国会颁布的“禁猫令”落地,该国超八成居民失去了养猫的资格。在过去35年里,“铲屎官”在新加坡变成了不能见光的身份。不管你养的是胖橘、布偶还是金渐层,不管你有多喜欢它们,最好关起门来偷着乐,因为声张出去会被罚款。

直到2024年9月1日,这项法令才被取消。很多猫和“铲屎官”,终于走进阳光下。

“我要举报你!”

“明明猫比狗安静多了,不明白为什么允许养狗却不能养猫。”桑尼是个新加坡姑娘。活到30岁,她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儿,除了“窝藏”一只猫。

和大多数新加坡人一样,桑尼生活在新加坡组屋里。在这个国家,超八成国民都生活在组屋里。这种房子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为普通家庭建了不少公共住房。由于新加坡土地紧张,组屋区一般采用“高层高密度”的方式。

只是住房和养猫不可兼得。也是从住进组屋起,猫咪普遍不受欢迎,直到1989年,禁猫被写进法令。国会给出的理由是,它们爱自由、掉毛、随地大小便,还会叫春,但它们和狗不同,毫无自省和服务意识。

虽然大部分时候,政府对养猫这件事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架不住有不少居民以此为生财之道,时常跑去有猫的家庭敲诈“封口费”。

养猫的人宁愿交点“封口费”也不想被罚款。根据“禁猫令”,违法者将被处以最高4000新币(约合人民币2.1万元)的罚款,猫咪也会被赶出家门。

因为没有法律保障,这些猫上不了医疗保险,看病全凭主人良心。一名猫咪救助者说,他有2只命途多舛的猫。一只从3楼摔下来,但猫主人拒绝支付医疗费;另一只被查出心脏病,然后就被遗弃了。2022年,光是给2只猫看病,他就花了6万新币(约合人民币32.5万元)。

作为被禁养的动物,小猫还经常成为人类的出气筒。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