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的父母,几乎都是听着中国故事长大的。当他们为人父母后,也希望将中国故事继续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在中国故事中,包含着数千年来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等,这些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朴素的哲学观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我们都知道中国故事是孩子们的宝藏,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可是一门大学问!爸爸妈妈们,你们给孩子讲中国故事的时候,是否也遇到过一些困惑?不妨来听听专家老师们的指导,让亲子故事时间更轻松有趣吧!
导读专家团
冷林蔚
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少年文学》副主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从事少儿出版工作十余年,主编《2017中国校园文学精选》《2018中国校园文学精选》等选本,发表儿童文学类书评几十篇,在多本少儿杂志开设科普专栏,出版《小学必背古诗词轻松学》、科普绘本《我能分得清》系列等图书。
柏燕谊
著名心理学家,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治疗师,情感、亲子关系和职场心理畅销书作家,媒体特约心理专家。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北京榜样获得者。2008年至今,个案心理咨询时间累计超过1万、家庭咨询2000余例。
牛郎织女的故事,到底能不能提爱情?
七夕那天,我想应景给孩子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正好告诉她为什么会有七夕,有乞巧节。我觉得女儿算是情商比较高的孩子了,但是这个故事我从头讲到尾,她看起来始终是懵懵懂懂的,还接连问了我好几个“为什么”:
天帝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一起?
牛郎和织女为什么只能每年见一次?
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不能去天宫?
为什么牛郎织女不能一直在一起?
……
七夕节,又是中国人的情人节,我好像绕不开一个话题—爱情。7岁的女儿已经对爱情美满、婚姻幸福有了最朴素的认知。在这个故事里,我应该给她讲爱情吗?除了爱情,在这个故事里我还可以和她聊什么?(元禾妈妈,女儿7岁)
冷林蔚:民间传说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诗经》当中就有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描写,这来源于古人对天上星座的观察,也可以看作是牛郎织女故事最早的起源。
后来,人们给这个故事赋予了更多的感情色彩,把银河两岸的星星比作分离的夫妻二人,并且增加了七夕鹊桥相会的细节,很多诗词都会用到这个典故。和孩子一起读这个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这其实是古代人对于自身境况的反映,因为在通信、交通极为不发达的古代,夫妻一旦因为某件事分别,往往很难再相见,甚至有可能就是永别。人们把这种离别的痛苦比作天上银河的阻隔,带有中国人特有的浪漫色彩。
我们现在读到的牛郎织女故事的版本基本是在明代小说的基础上改写的,明代的故事增加了牛郎被兄嫂欺负、牛郎织女成婚后天帝阻挠等情节,这是因为在封建时代,婚姻一般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的阻挠、有情人被拆散等,都是当时常见的社会现象,而牛郎织女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忠贞也代表当时的年轻人对于自由的向往。
柏燕谊:借此传递美好的爱情观
作为家长,亲子阅读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到底是要保护孩子对阅读、对文学的兴趣,还是给阅读规定一个应对考试的任务?如果亲子阅读都成为一个痛苦的体验,那就因小失大了。让孩子对故事有无限的想象力,这应该是家庭阅读的作用。
父母为什么会羞于对孩子提起爱情呢?如果夫妻之间没有爱情,怎么会有这个孩子呢?在这个故事里,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绕不过的话题。爱情是美好的,是让人感到愉悦的,父母在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传递这样美好的爱情观,甚至是美好的婚姻观,也可以坦然地和孩子聊爱:夫妻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一家人对家庭的爱,并且告诉他,我们彼此非常坚守这份爱。每个年龄的孩子,对于爱的理解不一样,我们也无须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让孩子自己去续写对于爱的理解,这也是孩子的成长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