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孩子越来越犟
作者 王思睿
发表于 2025年2月

当一个孩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能够自己探索周围的世界时,他便开始『藐视』别人对自己的控制,处处喜欢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孩子人生第一个自主性里程碑。

镜头回放

冬天的清晨,一个不到3岁的男孩坚持要自己用钥匙打开爸爸的电动自行车,并且拒绝爸爸的帮忙。他试了两三分钟都没能将钥匙插进钥匙孔,爸爸急了:“上幼儿园要迟到了,我来!”孩子喊:“不行,我来!”“你又弄不开,这都几点了,再说你手不冷啊!”父子俩几轮吵下来,孩子还是没有打开电动车,急得哇哇哭,爸爸的脾气也上来了:“你开吧,开吧,你今天必须打开!”孩子也开始大喊:“你走!你走!我再也不要你了。我讨厌你!”

开栏语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既要保障孩子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又要确保孩子的不良行为能得到约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里程碑非常重要。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思睿博士开设专栏,和父母一起读懂孩子心理发展的里程碑。

里程碑解读

“就不!就不!我就不!”“我讨厌你,你走!”第一次听到年幼的孩子和自己这样说话,突然发现自己的小乖乖变得特别“犟”之后,我见过眼眶红红的妈妈,暴跳如雷的爸爸。先说结论,这不是孩子学坏了,也不说明孩子是“白眼狼”,他可能是来到了自主性里程碑。

听懂孩子内心的声音

“从此,你是你,我是我……”

初生的婴儿会认为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一岁半到三岁,孩子进入自主性里程碑的发展阶段,在心理上,他会觉得自己和妈妈不再是共生的了,于是会通过“拒绝”大人来展现自己刚刚萌发的独立性。“不行!”“不要!”“不好!”这些词语也通常出现在这个年龄段。这时候,我们不应当把孩子“不不不”的行为解读成和父母对着干、脾气大或者性格不好。“不要你”“讨厌你”这类表达在三岁之前也不应该被解读为孩子出现了暴力倾向,他不是真的攻击父母,这实质是一种心理上的分离:你是你,我是我,我要开始做主啦!只不过,这时候他的语言用得不那么恰当罢了。

本文刊登于《父母必读》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