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自己的恐惧
作者 宥予 顾拜妮
发表于 2025年2月

顾拜妮:宥予你好,欢迎参加第二期的步履对话,我责编过你的三篇小说,你刚出版小说《撞空》时,罗丹妮老师将你的微信推给我,也是通过这本书知道你,此前你似乎没太在杂志上发表过。后来有幸编了你的短篇《最好的运气》,很喜欢这个题目,邀请李静老师写的回信也很动人,当时发给我两篇小说,另一篇发表在“步履”栏目2024年第5期。你还记得当时写《狂犬病》这篇小说的一些细节吗,为什么想写这样一个故事?

宥予:一天晚上,一个我认识的人,突然发微信讲刚刚大哭了一场,然后聊童年被狗咬了一次,此后二十多年里,狂犬病发作的恐惧时不时冒出来,夜里感觉到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等着狂犬病发作死去。在我们周围,到底有多少类似的恐惧,变成了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显得牢不可破,正在恐吓着一个个人呢?我写这个小说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些勇气,提醒我不要害怕自己的恐惧。

顾拜妮:没错,正视内心的恐惧,或许可以带来一部分生命力。长篇小说《撞空》获得2023年刀锋图书奖,有人觉得它有点《局外人》的感觉,你的小说中也常常关注现实中荒诞的部分,可以聊聊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吗?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难忘的事情。

宥予:写《撞空》之前,我已经在图书馆写作两年多,2022年8月,我有点犹豫要不要先考虑一下生计问题,不过当时书中的人物已经在我脑子里有段时间了,所以还是决定先写出来。写这部小说的两个多月里,和过去两年一样,每天活在一种不确定性中,留意最新的疫情消息,在图书馆公众号上预约,为了心仪的座位早上提前排队,扫行程码、健康码,测温,扫预约码,戴一整天口罩。确保保质期在72小时或者48小时之内。不过写作过程出奇顺利,从第一行字落笔,花费二十多天,没有停顿地完成第一部分。我预感它将远超我预估的字数,同时觉得应该会是一部不算差的小说,于是开始尝试寻找出版的机会。因为此前并不认识任何文学与出版界的朋友,所以只能用笨办法,8月27日,我在一家出版机构的微博关注中,辗转找到编辑的微博,发送一条私信。私信只发出去前面一小部分,我才知道微博里只能给陌生账号发送一条私信,而且有字数限制。这半条私信,换来了这本小说被审读的机会。继续写第二部分时,尽管这本书的前途还不明确,我心中却有股奇怪的笃定。第二部分写到后半程,我已经不再考虑它是不是足够好,以及它有没有出版的可能了,只想好好完成它。幸运的是,等到10月中旬,写到倒数几章时,收到了对方决定出版的好消息,此后又顺利在2023年8月出版。

顾拜妮:小说里处理了蛮多恐惧和痛苦,但你比我想象中更乐观一些,这种乐观对当下的写作来说很可贵,写作者要正视生活的可怖、悲哀与荒诞,同时,我觉得更要看见生活里的光和爱。可以跟《山西文学》的读者分享一下你最近两年的生活吗?有什么新的写作计划或是兴趣爱好?

宥予:生活上的变化确实不大。每天起床出门,找个地方开始工作,傍晚回家。多出的一点困扰是,有时候不得不离开广州,到别的城市去,每次在酒店都睡不着,回来后就像大病了一场,需要昏睡几天。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