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向荣与《八路军军政杂志》
作者 张林
发表于 2025年3月
萧向荣

《八路军军政杂志》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政治部创办的政治机关刊物。1939年1月至1942年3月,萧向荣作为主编兼编辑人员,参与了《八路军军政杂志》的创办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宣传事业作出了贡献。

《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背景

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了牢固的抗日根据地,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的大量兵力。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本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打着“共同反共”的旗号,意图拉拢蒋介石,使其对日妥协投降,并在日占区内大搞反共防共教育,积极“扫荡”抗日根据地,给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此刻的国民党内失败情绪蔓延,一方面倾向于与日妥协,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另一方面又恐惧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反共态度明显。

面对复杂的抗日战争形势,为揭露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污蔑,向社会各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全国民众支持长期抗战,及时传达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交流各个游击根据地的抗战经验,迫切需要创办一个全军性的刊物从事强有力的军事舆论宣传工作,以配合八路军在战场上的军事进攻态势。1938年12月,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决定出版军政杂志,调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萧向荣为主编,负责筹办工作。

毛泽东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词

萧向荣主抓《八路军军政杂志》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发刊词,指出:“当抗日战争向着新阶段发展的时候,八路军同人出版这个《军政杂志》,其意义是明显的: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1月15日,《八路军军政杂志》正式创刊,毛泽东亲笔题词:“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刊物同时确立了向全国宣传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政策,宣传八路军取得的抗战功绩和抗战经验,提高八路军的抗日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八路军军政杂志》的办报指南。

2月15日,毛泽东和王稼祥、谭政电告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研究会决定在延安出版《八路军军政杂志》,以供八路军、新四军及游击队工作上之指导并影响友军。”要求各部队负责同志积极撰写稿件,组织部队通讯网,对派赴的战地记者给予大力支持。

由八路军总政治部编印的《八路军军政杂志》,面向军队营以上领导干部发行,每月一期,24开本,白报纸铅字印刷。截至1942年停刊,一共出版了4卷39期,发行了3000多份。毛泽东、王稼祥、萧劲光、郭化若和萧向荣等人既是《八路军军政杂志》编委会的成员,又是该杂志的主要撰稿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陈毅、左权、叶剑英等人也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重要文章。

萧向荣担任主编后,遵循毛泽东为《八路军军政杂志》规定的宗旨与任务,围绕八路军的军事宣传和抗战经验的总结,认真制定编辑出版计划,明确刊发文章的内容。刊登抗日战争形势变化的评论,部队政治、军事、供给、卫生等方面的政策、经验,古今中外典型战役战例的讨论、军事名著的译介,揭露日、伪军的残暴罪行,对敌军情况和敌军工作的研究,反映抗战前线军民艰苦抗日、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事迹等内容,激发广大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

萧向荣担任《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时间为3年零3个月,其间他共写了30余篇文章,主编了39期杂志,推动了《八路军军政杂志》的迅速发展,有力宣传了党的抗战路线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编辑部成员田野后来回忆说:“杂志社人员很少,实际动手审稿编辑的只有萧向荣和我二人。具体分工是:主要军事政治稿件,统由萧向荣同志审定修改,我负责战地通讯、报告文学等作品和图片的审编,以及所有编排等技术性工作。全部稿件编成后,由萧向荣同志签发付印。”

萧向荣能够把《八路军军政杂志》办得有声有色,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熟悉军队的理论宣传工作。

本文刊登于《百年潮》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