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又一个套圈?
作者 苗庆显
发表于 2025年3月

这两年,情绪价值又火了。互联网的意义,不但要“把所有行业都重新做一遍”,还要把“所有的词再重新造一遍”。

人类自从有了商业,做生意要让顾客开心这事,从来都是被无比重视的。中国人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阿庆嫂说“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生意人都知道,只有让顾客满意,自己才有钱赚。顾客是衣食父母,那得像“爹妈”一样“孝敬”起来。而传统的西方商业社会,比中国人拿客户当“爹妈”更夸张——“顾客就是上帝”。见了上帝,顶礼膜拜。几百年来,西方的商业推销术、广告学,更是总结出很多哄客户开心,让客户爽的办法:制造惊喜时刻,服务体贴入微,渲染获得产品后的成就感,编织消费产品后的梦想,等等。

这两年,大量的情感博主成为网红,占据了大量的话语权。他们倡导在两性关系中要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当然,主要是男人要给女人提供情绪价值。说白了,就是不讲理还要占理,还要被哄着不能不开心。名言是“女朋友是用来哄的”“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一说“理”就是“情商低”。

经过情感博主们多年的灌输,情绪价值顺理成章地通过自媒体进入了商业领域,成为近年最滚烫的热词之一。其实,它跟我国传统商业的“衣食父母”、传统西方商业的“顾客就是上帝”含义差不多,只是类比手法不一样。

新瓶装旧酒,情绪价值为何又火了?

情绪到底有没有价值?当然有。现代市场学的核心就是“价值”,而“价值”的全称是“可感知的顾客让渡价值”。你不仅要真的有价值,还要让人能感受到;不光要有具体的功能价值、实用价值,还要有社会价值、心理价值。

情绪价值,作为心理价值的一部分,从未被轻视,反而经常被重视过头。品牌讲究感性诉求,终端讲究深度体验,一直以来都是提供情绪价值的不二法门。

这两年怎么突然新瓶装旧酒,又热起来了呢?一句话:卷不动了。疫情期间,消费萎缩;后疫情时代,消费反弹受挫,市场全面进入了结构性成长时代。具体表现就是: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几家头部大企业日子比较滋润,且在进一步蚕食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快速上升。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