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圆突然发现,自己的小猫的眼睛红了。
为了给小猫做检查,张圆花了1200元,换来医院检查单上的一行字:小猫白球比低且贫血,可能有传腹。
为此,张圆前前后后救治了半年,终于把自己的小猫从死神手里抢回来,但是小猫走路的样子还是一瘸一拐,无法恢复如初了。
这只小病猫,是张圆在某一线城市商场一楼领猫馆“免费领养”的第二只猫。然而,小猫从确认“领养”到发病,不过短短一个月时间。
领养时,她和商家签了一份“领养协议”。协议规定张圆可以“无偿领养”这只小猫,意思是,她不用花钱买猫,不过每月需要缴纳300元到领猫馆的小程序上,用于在小程序里购买猫粮、猫砂等小猫的用品,并连续缴纳24个月。
张圆一直想要领养代替购买。当时,她真以为店里的猫狗都是流浪救助回来的,“他们(商家)不是说是买猫,是领养的”。
在带回第一只小猫时,张圆并不在乎小猫“感冒”。后来在接连不断地救治中,张圆才知道,原来小猫并非如店员所说只是小感冒,而是感染了杯状和疱疹病毒。在带回家的第三个月,这只小猫又被检查出了遗传病。
如今,即使商家已经倒闭了,张圆也还得交着两只小猫总计800元每月的分期款。“对方不肯解约,至今还没有解决这个事,只能说普通人维权真的太难了。”
事实上,张圆不是孤例。
随着养宠风潮的盛行,这种以“免费领养”为噱头,实则让人“贷款买猫”、捆绑销售小猫用品的行为,其实就是所谓免费领养馆的惯用套路,如今被大量曝光并形容为“猫贷骗局”。
“充话费,送手机”的复刻
“猫,送你的。”在某一线城市的一家领养馆内,店员对笔者说:“我们就是赚点猫粮、猫砂钱。价格在298元/月到498元/月之间,签24个月,猫粮猫砂和平台上的价格一样。”
店员所言非虚。曾经在领养馆工作过的秋林缅因猫舍主理人白熊告诉笔者:“说实话,这只猫是亏的,利润其实就是猫粮的利润。”
领养馆的这种商业模式,有点类似早年“充话费,送手机”的策略,核心在于能不能把赠送的产品成本,均摊到需要购买的产品上。
成本有哪些呢?
从领养馆来看,除了店租水电之外,产品成本指的也就是猫和猫用品的成本,收入便是消费者每月充值的金额。
其间,还穿插了一个代扣费的金融系统,用以持续连接此笔交易。
曾有做“领养系统代扣费项目”的金融公司找上门,询问橘南猫舍主理人颜玉涵是否有意合作。“他们说,只要进入他们的系统,后面不管是自动扣款,还是用户不交费的征信处理,他们都会帮我搞定。”
猫的“进价”又是多少呢?
某一线城市领养馆店员说道:“我们的猫,是从吉林那边的基地过来的。”
如果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则不难发现,许多繁育基地都会提到自己是领养馆的“供货人”,俗称“批发商”。某活体供应链基地负责人,在社交平台中提道:“我们现在供货价(猫)在200元到1500元不等。一线城市领养馆比较多比较卷,拿1500元左右的(货)会多一些,这属于通货类的精品。”
如果加上小猫飞抵目的地的路费,这笔“进价”最高预估在20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