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二年,他设计了一次科学检验
作者 朱石生
发表于 2025年3月

麦哲伦的船队1521年完成环球航海,这个事件是货真价实的“史上第一”,但他这个“史上第一”代价高得出奇。说的不是时间。耗时三年固然不短,但真正惨烈的是生命的损耗:船队出发的时候有二百七十人,三年之后完成环球旅行回到西班牙时,总共只剩下十八人。除了一部分是航海过程中因为跟各地土著冲突而丧命,绝大多数船员死于坏血病。

他们患坏血病,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缺乏维生素C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海上航行没有新鲜蔬菜,也没有新鲜水果。

那个时候,欧洲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航船载重量不错,能装几百吨东西,有食物,有饮水,但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会太多,因为当时没有冷藏技术,保存时间有限。就那么一点水果蔬菜,还得优先保证大小头目。水手们分不到多少,或者根本就吃不着。没有新鲜蔬菜和水果,就没有维生素C的来源。

维生素C为什么重要?它是合成胶原蛋白必需的成分。胶原蛋白是所有人体组织的粘合剂。你用砖砌墙,必须有水泥才能把砖块给稳住了。人体各个地方的组织结构,必须有胶原蛋白才能保持结构稳定。

这不是说多吃点胶原蛋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时海上航行缺乏蔬菜水果,但并不缺少肉食,肉食里面有胶原蛋白,可是海员们照样出现坏血病。原因在于,胶原蛋白吃进肚子里之后,都会被消化分解,便不再是胶原蛋白,而只是零散的氨基酸分子。人体组织需要的胶原蛋白,都必须在体内合成。

人有生命,生命的根本特征之一是新陈代谢:旧的细胞不断死去,新的细胞产生来填补空缺。胶原蛋白也一样,旧的胶原蛋白不断老化,新的胶原蛋白不断合成来填补空缺。要合成胶原蛋白,需要有氨基酸做建材,更需要有维生素C做催化剂。

因为这个机制,就算海员们天天吃猪蹄也帮不上忙。吃下去的猪蹄分解成氨基酸,这只能提供建材,但没有维生素C,就没法合成新的胶原蛋白。这种状况超过六个星期,人就要出现坏血病。

人若是患上坏血病,最早看到的症状是牙龈肿胀,这是因为牙龈里的胶原蛋白消失,牙龈无法保持正常,严重的时候牙齿会全部脱落。

接下来会看到皮下出血。这是因为,血管壁能形成一个密闭的管道靠的就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不足,血管壁就出现缝隙,里面的红细胞、血浆等等就会渗漏出来。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皮下,只不过皮下比较容易被看到,所以我们能看到病人皮下出血点,出现瘀斑。血浆渗出还会造成身体组织浮肿。

关节是两块骨头衔接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骨骼不能直接接触,如果这么硬碰硬,很容易磨损。所以关节里有软骨,起着衬垫缓冲和润滑的作用。软骨的主要成分就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不足,软骨就变薄、变脆,甚至可能破裂。那么关节一活动就会有剧烈疼痛。

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纠正,病人就会因为各个器官结构崩塌、功能耗损而死亡,或是就因为内出血过多而直接死亡。

但是,这些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医学知识。在麦哲伦那个年代,也就是十六世纪的时候,没人知道坏血病是因为这个引起的。他们只知道出海的人,在海上待了大约两个月之后,就会出现上面说的这些恐怖症状。那个年代的船员不止一次讲过这样的离奇故事:在茫茫大海上看到一艘无目的飘泊的船,登船之后看到全体船员死亡,身上没有暴力伤痕,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尸体都有肿胀的牙龈和脱落的牙齿。

关于坏血病本身的观察已经很有历史了。希波克拉底在两千五百年前记载的一些疾病,从症状看应该就是坏血病。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对坏血病有明确的记载。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的海军船舰建造得很不错,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但是他们的水兵却不断有人死亡,不是在战斗中战死,而是因为患上坏血病,病死的。

坏血病的原因,一直到十八世纪都没人知道。当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病人血液腐败了,于是产生了“坏血病”这个名字。这本来是个旧时代产生的名词,不过一直沿用下来了。

至于血液“腐败”的原理,都是古代那种基于冥想的清谈。清谈大多听起来有道理,就是没法用客观检验来证实,结果就是每个大师都有一种不同的理论,谁都说服不了谁。

病理知识糊涂,治疗方法也就糊涂。医生遇到坏血病人,就只能盲目尝试各种东西,啤酒、威士忌、水芹、水苦荬,什么都试过,为增加成功率,多半是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东西一起给病人吃。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