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大众全球董事会第一次走出德国,在合肥召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合肥在当前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地位。
合肥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浪潮中的“赢家”,外界津津乐道于这座城市通过“以投带引”的“合肥模式”,继成功培育新型显示与芯片产业后,又通过投资蔚来,迎来后续比亚迪、大众等整车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合肥“首位产业”。
但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并非一次“豪赌”的成功,其实合肥是国内最早进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城市。
江淮汽车总经理李明至今记得,2011年江淮汽车在国内第一次大批量向个人出售纯电动汽车,共计585辆。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来到交付活动现场,在未经事先安排的情况下,万钢试驾新能源汽车,表示自己的梦想终于实现。虽然当时车辆续航只有100—150公里,电池成本还很高。
当年交付这585辆新能源汽车的背景是,合肥成为“十城千辆”首批试点城市,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节点。此后,无论是在国补退坡、企业亟须融资时投资蔚来,还是抓住产能扩张窗口招引比亚迪、大众,合肥“精准”踩中风口的背后是始终坚定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这才是最重要的底层逻辑。
“整车为王”背后
近年来,在争夺“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竞赛中,产量是重要指标。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7.6万辆,在去年的产量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深圳。同样在去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5%。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季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规上工业增加值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贡献近四成,占比最多。”
有合肥政府人士表示,合肥新能源汽车在地生产能力绝对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产能是产量的基础,2020年,合肥通过“以投带引”招引蔚来后,接连引入比亚迪、大众等整车企业,以及华为尊界等明星项目,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的整车企业陆续落地,目前合肥坐拥江淮、蔚来、比亚迪、大众、长安、安凯六家整车企业。
按照2022年11月印发的《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力争2025年,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季丰告诉记者,实现这一产能目标并无压力。
“在疫情之前,安徽整车产能比较小,长期徘徊在百万辆上下,2016年曾达到159.7万辆的高峰,当年江淮汽车推出一款小型SUV S3,成为当年全国小型SUV销量冠军,推动安徽汽车产量‘冒头’,但是多数年份都徘徊在百万辆左右,甚至一度降至七八十万辆。”有安徽汽车产业资深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拆解去年合肥137.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不难发现6家整车企业产量并不均衡。他解释:“2024年蔚来产量提升,每月达到两万辆左右,基本站上‘温饱线’,长安微型车糯玉米贡献部分产量,整体仍以比亚迪为主。”
真正在137.6万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占据多数的车企是比亚迪。自从比亚迪位于合肥长丰的生产基地2022年投产以来,产量迅速攀升,直接带动长丰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去年位居全国县域第一,其所在的下塘镇也与新港、新桥,并列为合肥正在发展的三个百万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春节假期过后,长丰便召开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县动员大会,足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其意义。“全力支持比亚迪扩能增产”更是多次出现在长丰县政府的文件中。
“增产是企业产能爬坡的过程,从政府角度来看,推动企业扩能增产,首先就是在企业已经具备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保障企业生产所需要素。”长丰县副县长郑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春节过后,比亚迪向长丰县政府提出需求,经过测算,从当年2月到5月,需要新招工4.3万人。“这不仅对于企业,对于政府而言同样是很大压力。”郑斌说。
比亚迪提出招工需求的时点已经很迟,一般而言,招工从春节前已经开始,节后很多人的工作已经尘埃落定。郑斌介绍,虽然招工第一责任主体是企业,但是政府仍然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招工,比如帮助企业拍摄招工宣传片,线上将比亚迪招工信息在长丰县政府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线下不仅组织比亚迪参加合肥市范围以及皖北乃至省外招聘会,还将安徽省内各类招聘信息同步给比亚迪。
长丰县政府甚至调集县医院的流动体检车,帮助比亚迪应对高峰时段每日一两千名应聘者的体检需求。
2024年5月底,比亚迪顺利完成4.3万人招聘。2023年年底,比亚迪合肥基地工人数量只有2万人,这一数字在去年年底增至5万人以上,这给仅有80万人口的长丰带来全方位的压力。
“包括整车工厂、零部件工厂在内的比亚迪基地面积庞大,内部设置数条云巴线路串联不同区域。由于前期规划是预留空间,工人数量激增后住宿不存在问题,但是短期内涌入数万名工人,给周边服务配套带来压力。”郑斌告诉记者。
2023年下半年,长丰县国资平台在比亚迪基地对面投资建成商业街区,满足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产业园区庞大工人群体生活配套需求,但是一期很快超负荷运转,目前二期的规划已经完成。不难看出,合肥各级政府对于支持比亚迪增产的支持,而短期内用工数量激增,也反映比亚迪增产意愿之强。

据了解,比亚迪基地一期二期三期目前全部建成,已经基本满产,产能利用率远超国内整车厂50%左右的平均水平,甚至相较比亚迪国内其他基地也有优势,这意味比亚迪将热门车型导入合肥基地生产。
郑斌坦言,除去保障企业扩产所需生产要素,政府还推动比亚迪导入热销车型提升产能利用率,如果仅靠最初的秦与元UP两款车型,无论如何产量也难以达到接近百万辆的水平。去年正是在政府的推动下,比亚迪导入秦L和同平台的海豹06等热门车型。秦L在2024年5月底上市,这款以“馈电百公里油耗2.9升”闻名的混动车型去年销量超过22万辆,在新上市车型中排名第一。
目前,比亚迪在合肥基地投产的车型包括纯电和混动版A级车秦、纯电版SUV元UP、混动B级车秦L和海豹06,以及今年春节前还导入王朝系列夏,这是一款与腾势D9共用同一平台,但是价格更低的MPV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