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大选结果如何,朔尔茨都将被载入史册。这位低调寡言的德国总理注定将与被他提出的“时代转折”一起,留下一片翻涌。国内的矛盾,国际的动荡,历史上第一次三党联盟和它戏剧性的破裂……林林总总,集中爆发。
迄今为止,三年多的“交通灯组合”政府已经历了别人“几辈子的事”。这三年,“交通灯”就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多方面的道义、秩序、策略、经验、情绪。这些反射的光斑又彼此交融,极有张力。很长时间后,可能还会有人津津乐道。
在本次大选的选举海报中,社民党采用了近乎保守的用语:“安全。”乍一看,这好像抢了基民盟的台词。另外一些可选关键词还有“有保障的养老金”“更多增长”“更多网络”和“更多为你,更好为德国”。伴随着这些关键词的是带着严肃神情、眼睛直视的朔尔茨,背景是德国国旗。
2021年大选时,社民党大写了“尊重”一词。几个月后,“交通灯”的格言变成了“敢于进步”。结果,“敢于进步”的政府对总理朔尔茨来说几乎是一场灾难。如今,社民党正试图用更稳重的承诺来抵消过去几年的动荡。
从高光时刻到万人嫌
身处2025年刀刀见血的选战风暴,少不了对“交通灯”政府的嫌弃。即使是对社民党最有好感的人也不能不承认,这三年是令人失望的。不过,如今对“交通灯”口诛笔伐的人常常忘记: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朔尔茨发表“时代转折”演讲,议会里掌声经久不息,就连不少反对党成员也长时间起立鼓掌。
那是执政党支持率最高的时刻。来自社民党的总理宣布重整军备和“扭转局面”,来自绿党的副总理毫无顾忌地开放了替代天然气储备,来自自民党的财长则提供了必要的特别贷款。虽然在各个执政党内部都会有一些忠于党派路线的人低声抱怨,但总体而言,来自外部的紧急情况总是可以很快团结人心,选民普遍都有了一种“超越派别狭隘”的心理义务。
那么,政府是怎么变成“万人嫌”的?不仅社民党在苦苦思索,即将上台执政的其他政党也在关注。回看时,有两件事引起了支持率的大规模下滑:第一件是《供暖法》,第二件是联邦宪法法院关于债务制动裁决引发的预算争论。
2022年暮春,绿党提议从2024年起每个新安装的供暖系统必须使用至少65%可再生能源。这是《供暖法》的雏形。考虑到不久前来自绿党的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还在努力建造天然气码头,甚至跑去被认为是“人权状况不好”的卡塔尔鞠躬,这可说是一种稳固自身形象的尝试。但对德国来说,这样的举动显然出现得不是时候。
2023年,内阁和议会正式开始讨论草案。一个寒冷的冬天刚过,内阁里的两股对立力量出现了:绿党要迅速推动禁止新的天然气和石油供暖系统,而自民党在猛踩刹车,社民党夹在中间。议会里,联盟党和选择党批评该法案远离现实。
议会外,房主和行业协会警告成本高昂且实施困难。执政党希望夏休前快速通过,被联邦宪法法院叫停。夏休后议会重启讨论,而民众在掰着指头算经济负担:热泵的成本有时超过20000欧元,远比燃气加热器高;资助计划又极其复杂,许多人根本不可能搞清楚;不知道翻修费用是否能承担;老年房主担心自己要失去住了一辈子的房屋;低收入家庭自觉他们的生计还不如政客的“环保理想”重要。此外,供暖法是否及究竟带来多少减排,不少专业人士也很存疑。
2024年1月,一个弱化版的法案在绿党强推下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