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西门子医疗更新了在中国市场的动向。总投资逾10亿人民币的深圳新基地正式奠基,这也是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建立的最新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深圳第二大基地。建成后,西门子医疗深圳基地的总体规模将达到现在的三倍。
进入2025年,包括西门子医疗深圳新基地在内的多个重大外资项目取得新进展,专家分析,这些重大外资项目的相继落地,凸显中国引资结构正不断优化。这与近两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密集发布互为表里,2024年3月以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相继发布,政策带动下,国内医疗设备更新需求得以释放,给寻求增长的跨国药械企业们带来新的机遇。
“这几年世界格局、经济形势在变,医疗市场也发生变化,从大力投入和高速追赶的状态,进入需要重新审视各产业结构的新周期。”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尽管市场挑战非常多,但从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经历来看,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非常大,中国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最有机会抓住机遇的外企”
去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政府采购政策征求意见稿,明确国产设备采购可享20%优惠,这被认为是对国产医疗设备整机厂商的重大利好。政策推动下,作为西门子医疗在大中华区的掌舵人,王皓说:“目前来讲影响有限,因为我们大部分产品早已经在中国生产,且都已被视为国产。”在他看来,西门子医疗是为数不多在中国本土化最早、最全面的企业。
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意识到,要想深耕中国市场,就需要本土化生产产品。西门子医疗于1992年就在上海成立其全国首个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同年首台“中国制造”CT诞生,正式开启在中国研发生产医疗器械。此后,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在上海、深圳、无锡等地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实现全线磁共振和高端CT本土化生产,建立德国总部之外唯一的X射线球管及管组件生产基地,以及西门子医疗亚太区唯一体外诊断和体内诊断综合生产创新基地。2022年发布“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涵盖CT、磁共振、分子影像、血管造影机、X光机到超声的全产品线实现国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