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3月份的学术会议被取消,我的博士后项目随时可能会停止。”中国留学生刘婕正在美国某公立大学攻读博士,本计划今年7月开始博士后工作。随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经费缩减,她正等待着博士后导师的经费申请结果,这将直接影响她未来的工作选择。
NIH是美国最重要的科研资助机构之一。过去几周,NIH的经费缩减让全美许多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处准备应对冲击。美国授权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后,特朗普对联邦政府的改革“大刀”挥向科学界。
当地时间2月10日,NIH开始将间接成本费率削减至15%,计划每年节省超过40亿美元。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一些大学从研究经费中抽取高额“管理费用”是“敲竹杠”。此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于2月9日提出了新的30亿美元年度预算计划,约为此前预算的三分之一。
对于经费的大幅缩减,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学以及医院代表已提起诉讼,试图阻止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些针对科研的政策意涵是一致的,是出于对联邦政府预算和赤字的控制,以及对民主党推动的DEI(即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政策的削弱。这些政策将直接影响大学师生和科研项目、削弱美国整体的科研竞争力,也会降低人类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
不只为了“削减开支”
“削减科研经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财政赤字不可持续,政府不得不削减开支。”陈希介绍。
当地时间2月7日,NIH发布指导文件,将研究机构申请科研资助时收取的间接成本费率大幅下调,政策于2月10日生效。NIH表示其过往给予科研机构的拨款中,平均有27%—28%会被用于行政费用,即所谓的间接成本。经费的调整是为了让更多资金用于直接科研。
NIH发文称,2024年NIH科研拨款为350亿美元,其中90亿美元用于间接成本,新规下预计每年可省下40多亿美元。DOGE对NIH的新规表示欢迎,称赞其做了“了不起的工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学研究机构之一,NIH由27个不同生物医学学科的独立研究所和中心组成,其中大部分资金通过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拨款分配给超过2500所大学、医学院和其他科研机构,年度预算超过470亿美元。
“虽然被称为间接成本,但这些费用支付的是科研的关键基础设施。”陈希介绍,直接成本只包括研究人员工资等直接计入项目的成本,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以及行政人员的工资都计入间接成本。
美国联邦政府从1946年开始资助高等教育机构的科学研究,对间接成本费率的上限从8%增加到1966年的20%,此后上限取消,间接成本费率一路上升,目前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的间接成本费率已逼近70%,这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每提供100美元的直接资助,就要额外支付70美元补贴间接成本。
NIH在政策文件中提到,许多私人基金会的间接成本费率在10%—15%,这是NIH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是陈希介绍,一些私立基金将部分间接成本计入直接成本,所以私人基金的间接成本费率不能直接对标NIH等拨付的联邦基金。
事实上,NIH对于间接成本的使用有着严格规定。陈希介绍,大学需向监管机构提交财务报告,详细列出各项开支,每隔四年左右,费用和费率也会重新谈判。他认为,很多时候学校确实需要如此多的间接成本,如果学校无法合理解释,和资助机构的谈判中间接成本就会被削减。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不同高校的间接成本费率不同,这涉及不同高校运作的成本结构考量,例如哈佛大学在大都会地区,房地产运营成本较高,为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设施,也需要更高的薪资和成本,这些都需要从间接成本中支付。而且由于缺乏政府资金支持,私立大学的间接成本普遍高于公立大学。
一些在美国高校参与NIH资助项目的学生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高校的确存在行政浪费现象,例如一些大楼24小时开灯、招收大量行政人员,甚至在一些活动中也有食物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