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千辛万苦归来,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博望”,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张骞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从他开始,中国人通过丝绸之路博望世界。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的国运,与这条沟通亚欧、连接中西的古老的道路,紧密相连。
一
大街深阔,华灯初上,衣香鬓影,摩肩接踵。夜市中,各色皮肤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讨价还价。一个普通市民,也能在国际美食街上品尝国外食品。摩登女郎的回头率很高,她们穿着最新发布的时装。演艺场所散布于繁华市区,外国魔术师的表演,引发一阵阵尖叫。富人则在自己的深宅大院里,宴请宾客,共享来自遥远国度的美食。
这是一个酷爱歌舞和派对的大都市,还有浓得化不开的文艺范,达官贵人与社交名媛们均热爱诗歌,因此跻身这样的聚会当众朗诵自己的一首代表作,是不少诗人的梦想。这个城市同样有一群想象力异常丰富的编剧人才,他们分散于官邸或民房,在没有月亮的夜晚,绘声绘色开讲各种故事……
这个国际大都市,不是纽约,不是伦敦,不是东京,也不是香港,是长安,一千多年前大唐的首都。今天她的名字叫西安,已算不上一个国际大都市。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都市,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城”。整个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两部分,街东为万年县,管辖着长安城东五十多个坊;街西为长安县,管辖着长安西半部的五十多个坊。街道宽直、宏伟,在当时世界都城中,绝无仅有。诗人白居易写诗赞曰:“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犹如当今全球电影界憧憬好莱坞、不拿奥斯卡不足以证明自我一般,当年,艺术家们不万里迢迢到大唐长安献演一次,怎么敢说自己牛?
史载,公元802年春天,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派出一个由35名艺术家组成的舞蹈团来长安演出,舞蹈团的团长是王子舒难陀,规格够高吧。
长安如此有名,各国高人、大师甚至骗子都跋山涉水跑来寻找机会,比如有个号称自己活了200岁的印人,名叫那罗迩娑婆寐,吹牛不打草稿、满嘴跑火车那种,吹嘘自己能配出长生不老药,成功忽悠了唐朝皇帝,混成了宫廷药师。
盛唐气象,令人景仰。当时不止一个长安城,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就有25座,而广州一地,居住的外国人就有12万。
研究历史,能够发现: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开辟以来,连接中国的东段,时断时续、时衰时盛,取决于当时中国历朝历代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强,则有能力保护、运营丝绸之路东段的畅通,“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若综合国力弱,西北部则被剽悍的游牧民族所割据,丝绸之路也因此被阻断。
盛唐的综合国力,可想而知:唐太宗击败了东突厥吐谷浑,让漠南漠北臣服。唐高宗又灭西突厥,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发达强盛国家。丝绸之路,也迎来了这条路开通之后的鼎盛时期。
丝绸之路因盛唐而盛,而盛唐也因为丝绸之路更富庶,试想,当时世界奢侈品生产的中心在中国,茶叶、瓷器、丝绸源源不断输出,带回真金白银,在东罗马帝国,来自中国的一磅蚕丝,居然能够卖到12两黄金的天价。
丝绸绝对是当时西方的硬通货,一度被欧洲当成货币使用,紫色丝绸,甚至还被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谕令为国家独占的物资。
盛唐时代的唐朝人,绝对是文化自信,国外什么LV、爱马仕之类,他们哪瞧得上?
二
在漫长而又曲折的丝绸之路上,有个佩剑少年翩翩走来。后人很难知道他究竟走过多少路,遇到过什么人,看过何等风景。他写过这样一首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还写过《寄远》十一首,怀念一个远方的女子:“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是的,他就是李白。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一直争议不休,但是中国学者通过最接近李白出生时代的史料,普遍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即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的碎叶。当年,大唐为保护丝绸之路,保护这条横贯东西的重要贸易通道,设立安西都护府,碎叶是安西都护府所辖四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