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学习

我在西南联大学习的时候,各个老师教的不一样,各个学校也不同,有很大自由度。讲什么、怎么讲全由教师自己掌握。比如中国通史,那是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听课的人多,分两个班,钱穆、雷海宗两位先生各教一班,各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内容也大不相同,可他们都是讲到宋代就结束了。《国史大纲》是钱穆当年的讲稿,学期末的时候他说:“我这本书就要出了,宋代以后的你们自己去看。”再比如二年级必修的中国近代史,老师只从鸦片战争讲到戊戌变法,清朝的灭亡、民国成立都没讲。向达先生教印度史,两个学期只讲了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成了“中印文化交流史”。这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
老师各讲各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讲,至少比死盯着一个角度要好得多。学生思路开阔了,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不一定非要同意老师的观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可以公开反对。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