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形上看,“伴”是你的另一半,“侣”是那个跟你嘴对嘴的人(旧戏曲中所谓“两个‘口’做成个‘吕’字也”)。柏拉图用神话解释说,伴侣本来是一体的(雌雄同体,灵肉合一),在降生过程中被拆开,所以自从来到人世间他们就开始苦苦寻觅对方,那是为了自身的重新完整。一旦找到了,就会一见如故,就会再也不忍分离。万一到死也找不到呢?万一找到了又失去呢?那就一辈子过残缺甚至悲惨的人生。柏拉图后来发明所谓“精神恋爱”说“灵魂伙伴”论,不啻对残缺人生的补救或安慰。可见,完整意义上的伴侣对于人生是多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伴侣”约等于“爱人”。两个人在一起的基础是爱,而且是相爱,而不是单爱。有没有结婚证这个法律契约,倒不是太重要。西方社会自从1960年代开始轰轰烈烈的个性解放运动以来,许多对爱人只以“伴侣”关系而非夫妻关系相处——同居乃至生儿育女,都不妨。他们享受并为这种关系辩护,认为夫妻意味着更多的义务和束缚,而伴侣依然保留着相当程度的独立和自主。经过一个甲子的历程,这些伴侣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许多人依然不离不弃,实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诗经》里发这誓的也该是伴侣吧?现在中国年轻人中也越来越多这样不以婚姻名义结合在一起的伴侣,是社会进步和宽容的表现。
“爱”字的下半部是“友”。爱人在一半意义上是朋友,没有友情的纯粹爱情是脆弱单薄甚至短暂的,或许因为太执着而导致盲目,甚至因为太强烈而导致伤害。“爱”的上半部“爫”的意思是屋顶漏雨,屋漏偏逢连夜雨,是考验伴侣感情的关键境况。只有一起淋雨、一起堵漏的两人才能称得上伴侣。
作为朋友的伴侣最好兼具捧友和诤友的角色。他们相互提携、鼓励、赞美,甚至可以当面(私下的或公开的)适度吹捧一下对方,让别人或对方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好处;同时,他们也会相互提醒、劝诫、批评,甚至适度用难听的忠言刺一下对方,让别人或对方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嘴对嘴,不仅表示亲吻,也表示诤谏。“侣”字之真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