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中年人,我敬你一杯酒
作者 李川
发表于 2025年3月

顶着夜色,开了整整11个小时,终于到家了。

我从江苏启程回安徽。早上六点就上高速了,晚上七点多才到。在平常日子,这段路程,最多只要5个钟头。

但赶上过年,那就要撞运气了,我这次运气不太好,一路堵堵停停,经常是四五十码的速度。

在我的记忆里,最开始,过年回家是一种煎熬、折磨。

要坐绿皮火车,二三十个小时,然后转大巴,一路上花掉两三天不是个新闻。坐绿皮火车,白天还好,到了半夜,似睡非睡,那简直是一种酷刑。

也可以坐大巴。大巴车,汽油味对晕车的人是一种煎熬。万一不幸在车上吐了,要上厕所了,只有苦熬了。

还好,后来动车出来了,安静,平稳,早上出门,中午就能到家。

回家的路还是那么长,时间却大大压缩了,早年的焦急、期待、兴奋、牵挂,好像也减少了不少。

回家路上,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有人调查过吗?赶在除夕前两三天,回老家的都是谁?

我大胆猜测,一大半是中年人。

年轻点的大学生,早早放寒假了。年老的,儿孙也长大了,要么早,要么迟都回过老家了。只有那些中年人,还要在单位、公司里做牛马,上班到最后一两天。他们是公司的牛马,是老婆的肩膀,是父母的心系,是孩子的靠山,也是最后两天开车回老家的主力军。老家有放不下的父母,新城又有淡淡的疏离,像个候鸟一样,飞来飞去。

在腊月29,开车上高速。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