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都孤儿” 的温馨家园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是闻名世界的作品,书中讲述了一个伦敦孤儿的悲惨遭遇。而在英国伦敦,作家狄更斯故居的500 米外就矗立着一家由孤儿院改建的博物馆,很多人相信这并不是一种巧合。让我们来听听这家孤儿院院长的故事吧!
从船长到院长
大家好呀!我叫托马斯·科拉姆,在17—18世纪,我曾经是一名船长,后来“功成身退”回到英国。
当时的伦敦虽然繁华,但也是个充满了“惊险”的地方,每年大约有1000名婴儿失去家庭,成为人们口中的“雾都孤儿”。雨后的伦敦街头,寒风凛冽,那些孩子的小脚丫踩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他们害怕又无助。我下决心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为他们送去爱与希望。
经过20年的努力,我终于在1739年建立了英国第一家儿童慈善机构——伦敦育婴堂(伦敦孤儿院)。这里不仅是“雾都孤儿”们的庇护所,还将成为他们学习新技能、开始新生活的起点。

从流离失所到重拾希望
育婴堂刚成立时,哪些孤儿可以来这里呢?伦敦的孤儿太多了,谁先到谁先被接收,这显然不公平。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奇妙博物馆》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