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第一军规”
作者 薛舟
发表于 2025年3月

包袱皮上铁的纪律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有一块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破旧的包袱皮,这块包袱皮长94厘米、宽85.7厘米,它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年深日久,原本白色的包袱皮变成了灰色。要知道,它已经将近100岁了!

包袱皮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经过仔细辨认,我们还是能看到捆铺草、上门板、买卖公平、言语和气等字样,这几句话被称为“六项注意”,是红军战士的“军规”,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规”的前身。

同学们一定有疑问,到底什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军规”呢?想要了解这些,我们还要从红军时期说起。

军魂萌动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湘赣边界领导、举行了秋收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后改称红军)。由于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军阀的猛烈阻击,部队减员严重,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而进军井冈山。

走在转战的路上,战士们疲惫不堪,有些战士实在饿得不行,就在路边的农田里扒出红薯,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这可是当地农民辛苦劳作几个月种的粮食呀,如果每个战士都这样,那让农民怎么生活啊?

看到这样的情景,毛泽东同志非常生气,于是提出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本文刊登于《奇妙博物馆》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