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名单》段落翻译说起
作者 叶子南
发表于 2025年3月

上次把电视连续剧《黑名单》中的一段独白译成中文,还故意和ChatGPT的译文对照,以显示人译如何优于机译,也算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一声仰天长啸,其中的情感是复杂的。

文章写完后,我请一位在奈飞(Netflix)供职的专业配音员朗读这段文字。她客气地给了我两个朗读版本,一个是照我的译文朗读的录音,一个是她根据配音要求改写后的录音。她还提出了几个看法。比如她说“It was about the adventure, about life, about Raymond constantly reminding us…”这句若译成“但我们共度的时光从来不是关乎结局,而是关乎历险,关乎生命,关乎抗争…… ”,朗读时就会觉得有点别扭,因为在口语中一般不会用“关乎”这个明显有书面语痕迹的词,于是她改成了“想想我们和他在一起的这些时光,结局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历险,是生命本身!”

她提出的几处改动主要是因为配音的考虑。出于职业的原因,她一朗读就有了视觉画面,甚至有了口型,那是地道的口语语境。这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翻译这段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视像配音,更不用说口型对应的因素,因为那不是我翻译的原始驱动,找她朗读也完全是我后来突然想到的。那我的翻译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英语世界》杂志请我写篇东西,我一下看中了电视连续剧《黑名单》中的这段台词。大家都知道这本杂志主要是供英语学习用的,因此我的翻译目的也是英语和翻译学习,与视像配音没有关系,我压根儿没往那边想。

不对呀,原文本来就是电视剧中的台词,是口语,是以声音为媒介,不是以书面语为媒介,翻译时不是应该全方位地“忠于”原文吗?不是应该对应原文的语境,既反映原文的意思,也反映原文的风格吗?怎么一个原文可以有不同的译文?那其中一个译文不就和原文不对等了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先说一说翻译的基本概念:到底什么是翻译?我们一般说的翻译就是译者看着原文写出一个和原文意思相近的译文,所以翻译必须得有原文和译文,讨论翻译好与不好,就得在原文和译文之间看来看去,做出比对。尽管翻译理论家们会提出些奇特的理论,比如翻译不需要文本,但我们大多数人说的翻译是离不开文本的,看一个翻译好不好,就是看这个译文大致上是不是反映了原文的意思,或者说是不是大致对等。

本文刊登于《英语世界》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