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妇女杂志社和婚姻与家庭杂志社,联合推出“名家讲堂·婚育文化公开课”系列直播活动。2025年,邀请各个领域权威专家,聚焦情感、婚恋、生育等话题,助力更多年轻人及其家庭拥有幸福!
中华女子学院教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明舜做客“名家讲堂·婚育文化公开课”直播间,与网友分享“为人父母,如何从合法到合格”,解锁家庭教育的秘籍。直播现场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讨论,互动热烈。本栏目再现直播精彩内容,与广大读者共飨。
直播主持人贾方方,《婚姻与家庭》杂志执行主编。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事,也是国事
贾方方:提到家庭教育,大家都不陌生。但因为有家庭二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我家里的事,关起门来,我想怎么教育怎么教育,国家为什么要立法管我的家事呢?
李明舜:这里面其实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家庭教育到底是家事还是国事。其实,家庭教育不仅是私事,也是国事,涉及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民族。
一个是为什么要把家庭教育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必然。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对于国家来讲都是公民。既要受到家庭的呵护,也要受到国家的保护。通过立法,将未成年人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等进行规范,可以更好地帮助大人教育孩子,更好地服务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家庭观。这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和新时代家庭建设的根本遵循。不管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还是反家庭暴力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在落实新时代家庭观,更好地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贾方方:父母该如何把握家事和国事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呢?
李明舜:关于家庭教育立法,该草案面向社会征集意见的时候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最后出台的法律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变化呢?其实就是为了解决家事和国事之间的关系。
如果立的是家庭教育法,其内容的重点必然是对家庭教育本身进行规范。但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明确了家庭教育是在家庭内部实施的,父母是主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通过为家教立规、为家长明责,助力家庭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并通过总则、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等章节,将国家、社会和家庭各自该干的事说得一清二楚,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