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济宁“爱心妈妈”的温情守护
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山东省济宁市,有一股暖流正悄然改变着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命运。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妇联打造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济宁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柔性力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拥有充满希望的未来。
汇聚爱的力量,共筑温暖家园
建立一支人员稳定、来源广泛、服务全面的爱心妈妈队伍,是开展好结对关爱工作的基础。在济宁市,爱心妈妈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她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干部,也有教师、医生、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爱心妈妈们怀揣着同样的爱心与梦想,为留守和困境儿童送去温暖与关爱。
爱心妈妈王丽是一名中学老师,她利用业余时间,为结对的孩子提供学业辅导,还学习心理学,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妈妈。每当看到孩子因自己的帮助而露出开心的笑容,王丽心中便充满了满足与幸福。她说:“能成为爱心妈妈,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选择。”
济宁市妇联与民政部门紧密配合,对全市留守和困境儿童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了“1名妇联干部+1个公益组织或1名村(社区)妇联主席+N名留守困境儿童”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关爱行动的全覆盖,同时也确保了每一名留守和困境儿童都能得到切实的帮助。
爱心妈妈的关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关爱质量。为加强对爱心妈妈的规范管理,提高关爱服务水平,济宁市妇联研究制定了爱心妈妈管理办法,对爱心妈妈的报名审核、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退出机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他们还整合家庭教育、儿童保护等专业队伍,对爱心妈妈开展线上线下培训。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