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以未来为导向
作者 王人平
发表于 2025年3月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孩子有能力去面对20年后的那个时代。

在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父母需要具备未来思维。未来思维是一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决策时,不仅关注当前的情况,还要能够预见未来可能的变化和趋势。具体到家庭教育,就是以社会的未来发展和孩子的未来幸福为导向,进行思考和实践的思维方式。

未来思维具有前瞻性、灵活性、创新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等特点,立足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应未来发展的榜样示范和教育环境。

父母要具有未来思维

孩子是学习在现在,生活在未来的。教育的使命之一,就在于通过价值观的塑造、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等全方位的教育,帮助孩子为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做好准备。

遗憾的是,父母的价值观、教育观、亲子观的形成,都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密切相关,我们今天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教给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是来自过去,忽视了孩子是将要生活在未来的人。

举个例子,我小时候,需要的一项技能是劈柴火、点炉子,因为那时候大家都住在平房,谁先回家,谁就先要把炉子点起来,以供取暖和做饭用。但显然,这种技能对今天的孩子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城市集中供暖,楼房中根本没有烧木柴的炉子,更不用说自己去点火了。

所以说,教育要面向未来,否则,很可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却与时代脱节、与社会脱节,毕业即失业,看似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科技变革加速,职业结构变迁,都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求我们要有未来思维。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多新职业不断产生和涌现,传统职业逐渐消亡或转型。

教育改革虽然在不断推进,但本质上还是没有摆脱工业社会的教育逻辑,即单一化、标准化、效率至上、大规模复制,把学校当成工厂和车间,把人改造成同质化的人力资本。

本文刊登于《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