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的诞生
作者 王申
发表于 2025年3月

宋代是一个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时代。在各式各样的发明中,固然有异想天开、脑洞奇大而实用性奇低者,靠谱好用、广为流传者也不在少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三项的发明或改良,都与宋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有学者曾在不同场合反复提议,说中国古代其实有“五大发明”,第五大发明便是纸币。我想,纸币能不能跻身几大发明之列我们说了不算,但它无疑对于宋代以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纸币和没纸币,对于经济活动和国家财政面貌的影响截然不同。

公元1024年,北宋官营交子正式发行,从此进入了人们使用纸币的新纪元。之所以特别强调官营,原因在于交子在官营之前经历了私营阶段。交子是民间智慧的产物,不过人们发明交子的确切日期,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官方史料保存的是官营交子发行的日子。

从私人发明再到收归官营,交子这张充满宋人想象力的楮皮纸,经历了怎样的人和事呢?

一、初见纸币

作为北宋官方货币,铜钱的币值到底太小了。一枚钱重三克多看起来非常轻便,但一枚钱的购买力实在太低。国家财政和大额长程贸易动辄交易额达到数万、数十万乃至数百万贯,所需的铜钱如同山积,单枚钱不重又有何意义?无论铜钱、粮食还是更古老的海贝,中国的古人长期受到常用货币难以承担大额交换媒介的困扰,尽管这个货币“落单”时都不算重。

宋朝的蜀地人应该是当时对此感受最深的人群。在全国普遍使用铜钱的情况下,他们日常使用的竟是比铜钱更不好用的铁钱。

铁钱的重量倒是和铜钱差不多,可它的币值就比铜钱要低上不少,更何况锈蚀之后的铁钱比铜钱更难用。既然铁钱如此不堪,那么蜀人为什么又要选择它呢?其实不然,使用铁钱根本不是广大蜀地民众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是受地理禀赋和宋廷干预的直接影响。地理上,蜀地向来缺乏铜矿,铜钱产量本不高。而在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拿下蜀地原有政权之后,他深知蜀地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所谓重要性,指蜀地经济发达足以自给,能够为国家提供大量的人口和财赋资源;所谓危险性,指蜀地与外地交通不便,当地人随时有“立地为王”的可能性,且当地邻近吐蕃、大理等政权,他们对于富饶的蜀地自是虎视眈眈。于是赵匡胤宣布将蜀地流通的铜钱全部拉走充实国家财政,代之以铁钱,由此奠定了四川在两宋流通铁钱三百余年的历史。

可铁钱实在是不好用,不能够满足蜀人正常的交易活动。宋代蜀人抱怨铁钱难用的记载在史料中比比皆是,但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他们无可奈何。也许有些“民意代表”找过地方官聊过此事,没有获得地方官的任何支持或许诺。

所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民间自发的产物。直到后来,交子才被收归官营,成为国家财政和四川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商人是发明交子的人。这很好理解。尽管铁钱如此这般难用,平时很少发生大额支出的一般平民忍也就忍了,大商人则忍无可忍。大约在宋仁宗统治的景德年间,成都地区十六家富商大户联合起来,决定用一种名为交子的纸质票据代替铁钱。他们的方案大致如下:十六家每家都有资格发行交子,互相承认。到底发行多少交子,则定期召开一次碰头会,大家在会上商量决定。客户存入铁钱,十六家富商给予代表相应货币数额的交子;客户若有需要,也可以手持交子换回铁钱。而无论存钱换交子还是用交子取钱,客户都需要交纳手续费。每张交子不设置面额,根据客户存钱数量临时书填。

从这个运作方式看,十六家富商大户设计的交子还称不上纸币,和现在的汇票倒是更为接近。交子的发明,仿佛让四川商人找到了做生意专用的火箭助推器。此举极大解放了富商大户的交易手段、降低了交易成本,原本需要用车拉、用人肩扛的一串串铁钱,现在只要几张薄纸就可以取而代之。不用携带大量铁钱,商人们活动的范围也扩大了不少。成本低了,业务广了,论谁都开心得不得了。

二、暗藏隐忧

这十六家富商大户本就是成都地界中的“地头蛇”,家大业大、资本雄厚,由他们合伙组织交子运作再合适不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发明、如火如荼的业务却也暗藏隐忧。

十六富户遇上的第一个问题是官府到底支不支持。在当时的财政体系下,交子实在是过于离经叛道,和官方的货币政策并不兼容。甚至交子发行得越红火,铁钱的境遇就越凄惨。假如人们纷纷弃用铁钱,蜀地官府还如何开展财政活动和管理社会经济呢?

发明创造的出彩当然很重要,获得官府背书在当时的环境下则可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