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程千帆:学生第一,学术第二
作者 孙守让
发表于 2025年3月

程千帆(1913—2000),湖南宁乡人,字伯昊,别号闲堂,“千帆”是他使用的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他是著名古代文史学家,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等方面成就卓著,尤其在唐宋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更为学界所推崇。

1978年,程千帆已经年逾花甲,从武汉大学退休后调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担任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两个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在南京大学,他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时,同城的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有在学术界有很高声誉的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坐镇,而当时的南京大学却缺少这样大师级的学者,程千帆加盟南京大学中文系,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正如他的学生蒋寅研究员所说的:“南京大学中文系因聘请程先生任教而焕发生机。古典文献研究所由此成立,古代文学专业由此再度兴旺。”

程千帆每次招收新生后,都要送给他们八字箴言:“敬业、乐群、勤奋、谦虚。”这八个字也是程千帆培养学生的总体要求。晚年他曾经总结自己在南京大学执教二十多年所取得的成绩,谦逊地说:

“千帆晚年讲学南大,甚慰平生。虽略有著述,微不足道,但所精心培养学生数人,极为优秀,乃国家之宝贵财富。望在我身后,仍能恪守敬业、乐群、勤奋、谦虚之教,不坠宗风。”

程千帆对待教育情有独钟,非常喜爱教学这项神圣的工作。他的学生评价他一贯地“把自己的研究工作摆在第二位,而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

对初涉学术研究的学生,程千帆金针度人,向学生毫无保留地传授治学的方法。他治学是从目录学入门的,所以他也要求学生钻研目录学,重视目录学。他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目录学教育与训练,使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少走弯路。他谆谆告诫学生,写文章要有新意,“一般的、很容易证明的,这样的文章我是不写的。如果文章写得像一汪清水一样,一上来一眼就能看到底,这样的文章没有必要写。总之,如果没有什么很特殊的想法最好不写”。他鼓励学生做难度比较大、学术价值高的选题,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创新精神。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