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想一下:你正乘坐一辆早上8点整出发的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车程共4个小时,你肯定希望在中午12点到达目的地,对吧?但在19世纪末以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起点和终点两个地方的12点就不一样。那时,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测算时间的方式,哪怕只是相隔几公里的两个城市,12点的钟声都很难一起敲响。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36年前的今天,那一天,格林威治时间成为了全球通用的标准时间。
想知道位置?先知道时间!
最初使用格林威治时间的,是英国海军。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有经验的水手就已经可以轻松通过观测太阳或者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纬度,但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用来直观地显示经度,也就是说,我们测不出来经度。所以,早年的航海家只能沿着大陆海岸线行进,比如郑和,或是沿着纬度圈航行;比如哥伦布,如果没有被美洲大陆挡住的话,他的确能航行到印度。
没有经度,人们就无法绘制精确的航海图,船只也无法判断暗礁和小岛的位置。1707年,一支英国舰队遭遇大雾,迷失了方向,4艘战舰撞上了海岛沉没,1500多名水手丧生。为了解决经度难题,英国国会的悬赏奖金就高达2万英镑。
计算经度,其实就是测量时间差:地球每24小时转一圈,即360个经度,这就是说,每隔15个经度,就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如果我们同时知道出发地的时间和现在位置的时间,就能算出两地相差的经度有多少(其实就是把时区的逻辑倒过来)。
举个例子来说,一艘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从伦敦行驶到了纽约,船员发现纽约的当地时间是12点,而伦敦此时的时间是17点,那就能算出纽约的经度是西经(17-12)×15=75度,那么问题来了:纽约和伦敦的时间,他是怎么知道的?
测定纽约的时间很简单,用六分仪在半个小时内就能做到,但是在没有无线电通信的18世纪,伦敦的时间却很难获得。那时人们所用的钟表经不住航行的颠簸,完全无法准确计算时间的流逝,所以,测量经度的问题又转到了航海钟的发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