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卢颖深 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慢性鼻窦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呼吸健康学会过敏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从事耳鼻喉科工作近20年,擅长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颅底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耳朵虽外形小巧,但在人体生理功能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我们能够聆听自然界的各种美妙声音,如悠扬的音乐、人们的欢声笑语,还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耳朵容易受到各种“不速之客”的侵扰,直接威胁听力健康。接下来,本文就带大家一起看清这些藏在耳朵里的危险分子,告诉大家如何保护耳朵,守护可贵的听力。
〇 你认识自己的耳朵吗
耳朵的结构十分精巧,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构造和功能,它们相互协作,让我们能够感知声音并保持身体平衡。
1. 外耳:收集声音与保护作用
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就像一个天然的“声音收集器”,它独特的形状能够帮助我们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然后将声音引导进入外耳道;外耳道的形态类似一条弯曲的隧道,不仅能将声音进一步传送到中耳,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内部的耵聍腺会分泌耵聍(耳屎),可以阻挡灰尘、小虫子等异物进入耳朵深处。
2. 中耳:声音放大与气压调节
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主要包含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当声音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时,鼓膜会产生振动。听小骨作为人体最小的骨头,相互连接,能够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递到内耳。鼓室是中耳内的含气空腔,可调节中耳内的气压,使其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咽鼓管连接中耳和鼻咽部,主要作用是维持鼓室内的气压平衡,防止中耳感染。
3. 内耳:声音转化与平衡感知
内耳是耳朵最复杂的部分,包含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形似蜗牛壳,内部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听小骨传来的振动到达内耳时,会引起耳蜗内液体波动,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听神经传至大脑,使我们产生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则与人体平衡感密切相关,能够感知头部的位置和运动变化,帮助我们在行走、运动时保持身体平衡。
4. 耳朵里的“声声不息”是如何传导的
听力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外界的声音首先会通过外耳收集并传导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随后,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中耳的听小骨,听小骨将振动放大并传递到内耳的耳蜗。紧接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再通过听神经传至大脑听觉中枢。
